北京超2成市域面积纳入自然保护地新京报
2025/5/2 来源:不详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截至年,北京全市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种,其中维管束植物(高等植物)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目前全市22%的土地已被纳入自然保护地,守护着北京超9成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北京野生动植物种类达种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太行山和燕山交汇、五大河流分布全域,森林、湿地、农田和城市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要骨架。大面积的山地环境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成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其他国家首都及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北京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年,北京全市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种,其中维管束植物种,其中包括百花山葡萄、紫椴、黄檗及野大豆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北京水毛茛、槭叶铁线莲等80种(类)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约种,包括褐马鸡、黑鹳、麋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1种,和狼、豹猫、大白鹭等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北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79处自年建立松山、百花山两处自然保护区以来,北京近40年来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市域面积的2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这些保护地主要集中在生态涵养区,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让自然保护地成为首都生物多样性的“天堂”。北京自年以来,连续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特别是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中,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更多栽植野生动物喜爱的食源植物。截至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4%,森林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北京城区野生动物种类接近种从年3月份开始,地处闹市的北京市亚运村小微湿地陆续迎来了4个野鸭家庭“安居乐业”。北京市民的老朋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也已经成群“落户”在城市副中心的林海中。近年来,在东城区新中街、西城区广阳谷、朝阳区北辰等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森林和小微湿地试点示范区40处,为小型野生动物栖息创造良好环境。据统计,截至年底,北京共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处,本杰士堆处,设置人工鸟巢个,打造小微湿地处。调查显示,城区野生动物种类已接近种。截至年底,北京野生鸟类记录已从10年前的多种增加至种,十年间增加近80种。城市生态的持续恢复,让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与市民“亲密接触”。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净网行动”、“春雷行动”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共解救野生动物多只。北京野生动动物救护工作也持续开展。“十三五”期间,北京累计救护各类野生动物种1.9万只(头),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81种,放归各类野生动物种1.4万只(头)。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徐美慧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