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学区房,孩子成绩一潭死水,房子赚了
2023/11/26 来源:不详学区房,无数家长耳熟能详的名词,为了孩子的教育,多少爸妈勒紧裤腰带去买。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全国各个地区的学区房房价这几年都像火箭一样,直线蹿升,尤其是教育大省,如江苏、浙江。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的学区房年均价已经突破了5万元,最贵的达到8万一平米。而在浙江省会杭州,西湖边一套上世纪80年代只有60平米的学区房,经过25个小时的竞价,最终以万成交。在北京西城区德胜学区,一套只有12平米的学区房,成交价万,每平米的价格高达30万。然而,就在前不久,江苏、安徽、上海等多个省市的教育厅几乎同一时间公布最新幼升小、小升初的招生政策,宣布全面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随机派位”方式。这将代表曾经民办学校可以掐尖录取的方式一去不返,民办学校招生必须和公办学校保持同步、电脑摇号。而且,民办学校也要“锁区”,学校在哪个区审批,只能在哪个区招生。这样一来,以往很多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本来抱着“拼民办、普通公办保底”的思路,现在彻底没戏。凭着学区房上重点公办学校,还是最保险的选择。回顾最近十几年,“学区房”断断续续成为家长群的热门话题。年教育改革,取消了“共建生”、“条子生”,要求“就近入学”。正是从此时起,原来凭“一张条子”入学变成了“一套房子”,“学区房”正式问世。接着,义务教育阶段直升制度催生出“渣小对牛中”,让“学区房”的概念再次扩大,从原来仅限小学阶段扩大到了涵盖初中阶段。典型案例就是“北京西城区宏庙小学”,本来只是一所普小的它,因为直升的初中是实验中学,结果学区房逐月暴涨,几个月的功夫就从原来的6万涨到了16万一平。时光转入年,教育部看到各地“热爆”的学区房态势,于是在多个城市开辟“多校划片”试点,让一个小区不再只能直升一个学校,而是可以直升多个学校。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学区房降温,哪料到却让学区房的局势更显扑朔迷离。有些小区的房价确实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有些小区的学区房因为新政策陡然获得了“摇号资格”,房价上涨了。再到如今,“学区房”的变数一直存在,家长的心情也是换了一轮又一轮。也许会有人说:“学区房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都是家长的焦虑一手促成。”殊不知家长的焦虑却来自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各地呈现中考分流,50%的学生上不了高中;大学录取率低于14%;大学录取率低于5%;只有前万分之三的孩子才能考进清华北大。看到这些日益严重的升学情况,“上什么样的小学决定上什么样的大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期待怎能不着急。只是,到底是孩子“输不起”,还是家长“太想赢”,或许从一位家长略带自嘲的陈述中窥见一斑。“为了给儿子读书,特意买了一套万的学区房,结果孩子读完书,成绩依旧一潭死水毫无变化,房子却赚了万。”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要以理性为主,不是买了学区房,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优秀拔尖。同样,如果买了学区房,结果因为重重压力让家人丢失了快乐与幸福,也得不偿失。最后,你觉得“为了孩子的教育,铆足了气力付出”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