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北京15年房价涨了多少北漂15年租房
2024/9/9 来源:不详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今天来聊一聊我北漂15年的租房感受体验我是在年左右开始上班,然后那个时候其实在北京,当时是有个别的同事是去买房子。我当时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姑娘,她在紫竹院也就是北京三环边上买了一套开间,二十多平方米,大约花费是在24万块左右,而且是一次付清。我当时很羡慕,同时我也表示不理解,就问她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房子买了,而且是全款?我觉得她挺有钱,当时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么一个。然后还有一个同事也是一个女孩子,她是在北京通州区,当时还不叫通州,可能习惯叫通县吧。因为在这个通州区确实是一片不毛之地时的感觉比较远。因为我们当时上班是在北京海淀的上地那块,所以她在通州买了一个小开间,也是一个小开间,我当时感觉也挺不可理解的就说:『你看她买房子买这么远,而且买那么小有什么意义?每天这么奔波这么远多累。』我是在北京有父母,父母有房子住,所以我一直跟父母一块住,但是之后我也自己出来租房子。至于为什么?就还是路途比较遥远。因为北京是一个超级大的城市,我们家在市中心的地区,但是我工作的地方在上地,那个时候北京地铁还是2块钱随便坐。你只要有这么一个时期。再往前就是13号线刚开通没多久,然后我当时是需要坐1号线到2号线,然后再到13号线,总共每天的花费来回地铁费用是10块钱,出了地铁还要走一段路,就是比较遥远。每天要在路上花费大约3个小时多的时间。因此我会选择就是租房。那么为什么那时候我没有选择买房?第一个是家庭并不宽裕,第二个就是当时谁也没有考虑到,就是说今后房价会一直上涨。那么在年的时候,我就考虑说在外面租房子,当时也住过一些地下室。但是我印象比较深刻,是我在北太平庄附近租了一个普通的住宅。但是我进去以后发现就是其实他这个屋子是一个等于是群租房,就是说我看到的信息或者中介提供给我的是两居室、三居室,但实际上住着人数远超过这样的人数。大概是一个三居,拼成了大约有四户。然后每一户里基本上都是2到3个人,还有一家子老少。就是那种后来带着孩子那样住在一起,那么还有一家人是特别有意思的,就是经常会就是半夜里喝酒喝醉,然后两夫妻吵架。然后另外一边就是拼出来的那个房间里边也住着两个小姑娘。当然那两个人的话可能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分守己一些。那我当时租的房间月租是块/月,大约是10平米左右,然后是块什么都包,为什么那个时候会都包?就是因为当时是赶上了奥运前夕,北京奥运会前夕也是有部分外地人因为政策的原因离开这里,所以那个时候房租会比较便宜一点。当时是块觉得还不错,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就是住了3个月到半年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对你自己的休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在那个房间里住的人太多了,六七十平米的建筑面积,这么大的一个房子里住了十口人,就每天都会互相影响,每个人的作息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其实住着觉得挺憋屈的。所以后来我就考虑说,当经济能力条件各方面好一点的时候,我就搬到另外一个小区里边。那个小区是一个回迁房,其实它的条件也不是非常好或者优越,但它至少是可以就是两居室,中间没有这种隔断间,那我就把它整租下来,当时正好遇到了一个黑中介。因为我就想图便宜,是一月,大概是的样子租到了一个两居室,两居室里边,其中有一间是我后来转租给其他人了,有很多的房客到我这个里面去看,然后我把另外一个房间转租给了一个单身的人这种情况吧。那我们两个就共同去承担钱一个月的房租。当时是租了一年,但是唯一这个房子有一个不足,就是冬天去取暖,暖气不是很热。就这个房子冬天住在里边特别冷。但是我说的这是物业费、取暖费这些都包括的,其实在我退租前的一段时间,我还是很紧张的。因为我多交了块钱一个月的押金。但是这个中介口碑非常不好,在网上有很多的人痛诉要不回来最后一个月的押金,因此我会非常紧张。所以到最后要押金的时候,也是叫了一个就是身材比较壮的朋友一块去的。好在当时退租时候检查的很细,黑中介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我就把押金给成功的要回来了。之后我还曾经住过一些地下室和这个农民自建房,还有那种平房,这个经历我就不想再多说了。后来到年左右,就掀起了这个看房热潮。就是很多人都会去北京的周围去看房或者是买房。因为那个时候确实房子一直在涨,就从年开始四万亿大家都知道,北京房价就跟起飞了一样,每天的价格都在变化。过去北京的发展可能是向北或者是像西边那边发展的好。但是后来随着这个政策的迁移,它是逐渐的往东,就是越往东边儿逐渐的发展起来。那么当时跟着这个东边的比较优势的地方,就像通州的一些地方,或者是向南边就是南大门,那边就是像北京的涿州。周边的北三县就是河北的这一块燕郊大家都熟悉的等等。这些附近的楼盘都被带动起来,基本上就是一天一个价。而且那些销售人员都特别能说,只要你过去想要去买楼,然后他们就会告诉你这边的规划,几年以后都要通地铁。但实际上直到现在就是北京周边,河北那个地方依然是非常贫瘠,就是没有地铁,交通不是很便利的,需要你去开车才能够走的通。我其实昨天还从河北那边到北京城里面去办事。其实这段距离并不遥远,也就只有三四十公里,但是我坐车花了三个小时,倒了大约有四次,就是因为那边其实坐公交并不很方便。从燕郊那附近到北京通州区这边,我花了大约三个小时才到我的目的地。那么后来就是13、14年,就是伴随着很多人就到那边去买房,很多人也就拥有了一套住房,包括很多就是外地来京的人员,可能有一些人是在北京买不起房。但是好多人还是通过就是在河北或者是北京周边的燕郊、涿州的地方也拥有了一套住房。但实际上那边拥有的住房大多数是没有办法去每天居住的。因为毕竟你看公交不是那么发达,每天从河北往北京跑。这之间的这个交通费用也是很昂贵的,而且还非常的拥挤。那有些人就想办法去买车辆,但是北京车牌又非常不好摇,你知道吗?所以没办法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去购买外地的牌照。但是你知道中国很多的政策是非常的有效率。这种有效率可以体现在『铁公基』这个方面。因为就是可以去建一些大型工程的话非常的快,但是体现在这种对民生的政策上,也是下达的非常快。比如说限制外地车,可能一夜之间你的车就不能再开了。那很多人就是没有办法,他必须在那边买房子,他必须要开车,否则的话每天6个小时往返的路程那怎么办?这个就是所谓的最有效率的政策导致的一些问题,大家不能光只看到它能够带来的一些收益,你也能看到这种就是政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那么很多人就只能是投机取巧。因为他们真的是刚需,那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怎么办?现在不是每个外地车在北京只能开84天吗?那么再买3辆车或者2辆车外地牌照的。那么其实你说拥堵问题也好,就是环保问题也好解决了吗?没有!只会使闲置的车辆越积越多。所以你会看到北京其实到处都是停着的就是不开的那些车辆,很多都是因为政策这种一刀切原因导致的,那车本身就是流动的,你非得要去限制它。但是大家又要非常的刚需,可能怎么办呢?那就只能是我去找这个政策的漏洞呗,钻这种空子呗,那我是实在没有办法。其实买车是一种刚需,它体现出来的就是因为你这个购房比较的偏远所导致的一些现象。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在城市市中心住不起的。尤其像一些就是刚有孩子组建家庭的这种,那你没有一个独立的住房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北京的房价又那么贵,在城里你又买不起,那你就只能往偏远的地方找一找。这样的话就导致一个什么问题?每天这些上班族坐这个地铁、公交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说那既然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很多人还会在这里?因为其实在北方,你比如说我,了解的在IT行业,比较兴盛城市除了我能说的出口的北京以外,还有哪个城市可以有这种成规模的做IT方面更好的一个城市?也许有一些人会说西安也很不错,但是西安和北京不仅有数量级的差距,更有无法比拟质量级的差距!这个没有办法,有的人是被迫无奈他进了这个行业以后。那基本上大型的企业都是在北京招聘,他们又没有办法去其他地方发展。其实中国不是一个习惯迁徙的地方,有的时候找的女朋友或者爱人、孩子什么的它都要落户,他生活在这个地方,要享受这个地方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已经是固定在这个地方了。你要再让他换一个城市去发展,那是不现实的。那像我作为一个北京人,可能有人会说那你可以完全可以把这个房子卖掉,你去别的城市在去买好几套房子,但是我我想说的是现在其实政策上早就已经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此在北京其实有严格这种限购政策。就是说像我们东城西城这两个区域的话,基本上外地人没有房子的人,你想在这两个区买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那么东城西城现在是只出不进了,就是说只能允许人员流出,不能允许人员流进。那这导致一个什么情况?现在的房子其实你如果想卖掉的话,也只能卖给西城区的,你在东城区就只能卖给东城区。那像这样西城区、东城区的接盘侠又有多少是不是?而且其实很多的老房子在北京都是非商品房,有很大的一部分比如像过去两限房,经济适用房,还有什么国管房,什么央产房、回迁房,这些楼很多都是不允许去买卖,有的是没有房本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你住,不是让你去交易,你知道不不是像那种咱们理解的那种商品房。你想卖的话,往外面挂一个牌子,过几天有人看房签订合同合适把钱一交,你就卖出去了,并不是这么简单。很多人住的房子都是属于那种国家控制或者是有政策这个优惠的条件的。这种房子实际上是很难出手的,即使是商品房挂出去以后,基本上半年到一年都很少有人来看。那么这种情况就是有价无市。其实在北京卖房子,很多人卖的是那种非住房的这种需求,有很多人卖的是他周边有这种教育或医疗资源。比如说是那种学区房,医院什么的。但现在这种房子基本上也被炒上了天价,凡是跟学区房、好地段的这种房子,压根就不算普通人能买得起的。这种商品房基本上都在千万级以上了,那你想想有多少人能够就是每天都在对这样的房子进行一个交易?我觉得不是很多。那么后来就是到了16的时候,就是北京的房子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价位了。因为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