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ldquo双减rdquo经
2022/5/11 来源:不详2月15日,教育部召开第一场年“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北京西城区教委王攀主任介绍了年秋季“双减”的成果,分享了相关经验。
王攀介绍,西城区学生睡眠时长9小时以上(含9小时)的人数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98.3%。
打通“双减”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双减”方面,西城区系统设计“2+X”政策支持体系。“2”指两大标准,即《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评估要点》《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评估要点》。“X”指系列“双减”政策文件,西城区聚焦课程、课堂、教材、作业、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如《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为学校推进“双减”工作提供标准化参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结合校情,一校一案,打通“双减”落地最后一公里。
另外,西城在区域层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召开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小学校长论坛,组织区教育科研月专场活动等,凝聚思想共识,提升学校创造力。以创新教师评优、管理、激励机制,教师轮岗,弹性上下班制度等为抓手,关爱教师成长,让教育有温度。
作业管理
实现“个性”和“弹性”
在作业管理上,西城区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业研究+课堂教学”三加联动式研究,实现作业的“个性”和“弹性”。立足作业检测教学效果、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的功能,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业研究+课堂教学”三加联动式研究。出台单元知识图谱和作业图谱示例,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思维模型,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作业体系。
课后服务
构建“1+3+N”课后服务课程框架
在课后服务方面,上学期初,盘点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为学校提供余门课程的课后服务“菜单”,学校按需“点餐”。西城区“双减”工作案例《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入选教育部首批10个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同时,积极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家长委员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借助教师流动,打破学段、校际壁垒,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同时,西城区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优质供给”为基本价值追求,构建了“1+3+N”课后服务总体课程框架。在此框架之下,指导各校“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设计课程内容,实施“升级版”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王攀介绍,从“双减”实施以来,西城区就把“一率两性”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作业质量的提升工程。“一率”就是课后服务时段的作业完成率,“两性”是指作业的弹性和个性,以优化作业管理来撬动“双减”向纵深发展。应该说,实施半年以来,在压总量、控时间和提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更是课程、课堂教学和评价反馈的关键连接点,也只有把我们学习的目标、作业的目标和评价的目标一体化统筹设计,才能更好的巩固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也才能改进教学方法。”也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西城区依托教研部门开展了“课程+作业+评价”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第一,要继续规范教学行为。 第二,抓准作业设计的根本。三,要引领学校深入做好作业内容的设计和实践。
来源:内容来自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