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原形毕露,有楼盘降价30,多套
2022/11/1 来源:不详作者:楼市吉星
98年“房改”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才算真正迎来了大跨步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年,二十二年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了12.5倍,平均价格也由当初的不足元/平,飙升到了现在的过万元一平,涨幅高达5.3倍。
不仅如此,回顾我国整个房地产的“市场化”历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全国房价几乎是“一路涨”过来的。
现实中,很多老百姓对房价的认知也都是“只涨不跌”,“有钱就买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房子只是用于“居住”,而是将其视作撬动更多财富的重要工具。事实上,早买房、多买房的人也都早已赚得盆满钵盈,更有甚者已经凭借投资炒房实现了财富自由,阶级跃迁。
过去10年,投资买房毫无疑问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资产配置的第一选择。尤其是年-年,房地产高速发展,房价翻倍式涨价,楼市一度演变成为“全民炒房”的火爆场景。但房价真的只能涨不能跌吗?房地产真的是长盛不衰的“暴富游戏”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民日报曾经说过,“大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言外之意,市场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需求一直高涨,房价一直上涨。
对此我们颇为赞同。过去一二十年,我们都被裹挟进这场楼市投资盛宴中,“闭眼”买房之所以都可以躺赚,是因为我们都处在一部上行的电梯中,而推动电梯上行的力量是房屋紧缺、经济发展需要、巨大人口红利、快速城镇化、金融支撑、庞大的购房需求等。
未来房价还能继续快速上涨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支撑房价上涨的基本面都已经发生巨变,另一方面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遏制房价上涨、稳定楼市,已然成为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
事实上,自年以来,楼市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年8月20日,“涉房融资”迎来强监管,央行、住建部出台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道红线”政策。
粗略统计,百强房企也仅有几家达标;其二、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为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其三、年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而主要的整治对象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房产中介、租赁企业和物业公司。更值得一提的是,住建部方面还明确表示,未来会“对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楼市调控由来已久,为何偏偏这两年重锤才轮番砸下?原因很简单:一则高房价抑制了消费,更在逐渐沦为“国内大循环”的主要绊脚石;二则高房价问题显然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时期我国的人口问题异常严峻,整顿房地产等同于“为三孩让路”;三则高层显然已经意识到“不断攀升的房价存在巨大隐忧”,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多次表态,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第四如很多人所想,房地产引发广泛社会焦虑,也成为年轻人“躺平”的诱因。
接连重锤之下,楼市“原形毕露”:降价潮开启,有价无市,无人问津
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整个房地产市场都迎来了较为明显的转向——中央高举楼市调控旗帜,地方按部就班响应,政策层层加码,一顿眼花缭乱地操作之后,上半年还热度不减的楼市,到了下半年就开始出现奇迹般降温。尤其是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和房贷两道红线的威力不容小觑。前者不仅直接导致年上半年近家房企破产,更差点将号称是“大而不能倒”的宇宙级房企恒大都“扳倒”了。
当然,时至今日,恒大的债务危机依然没有解除。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值此关键之际,许家印竟然挥一挥衣袖卸任了,被外界解读为“做好了沉船的准备”。后者更是直接促成了4月以来全国几十个热点城市的二手房房贷收紧或“停贷”,直接导致很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降至冰点。
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的话说,当前时期,楼市在重拳调控下显然已经“原形毕露”了:楼市降价潮开启,但有些房子降价都难以销售。一则房价上涨预期彻底扭转,传统淡季叠加严厉调控,大多数购房者开始理性持币观望;二则调控层层加码,尤其是地方主体责任制落实,很多城市为了稳楼市、控房价都使出了“杀手锏”。
比如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十余个城市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其结果就是,市场迎来罕见降温;三则融资收紧叠加购房者预期不足,开发商难上加难。一言概之,现在的开发商拿地不积极(没钱),卖房很积极(回款)。
媒体报道,上半年楼市更出现了“5大房企联合降价卖房”的壮观景象:人民资讯报道,比起今年1月份的房价水平,万科、碧桂园、恒大、融创中国、保利这5大房企,销售价格都呈现出下滑的情况,比起年底和年初,分别下降了元、28元、元、元、元。
调控重压之下,开发商可谓“压力山大”,降价卖房的欲望更是一天比一天高。但是降价卖房也是门艺术,因为搞不好会两头受气,既不受已购房者待见,也不被地方所容忍。这不8月15日,媒体报道沈阳30多家房企降价卖房,其中某楼盘降价30%,销售单价由元/平,降到不足元/平,降价幅度高达30%,此举遭到已购房者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为了稳定市场,地方不得不出面约谈降价卖房的房企,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同时,要遵循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
此外,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全国房价行情数据显示,7月份受监测的个城市中,有个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跌,同比下跌的城市也有91个之多。这一次,号称是“永涨”的四大一线城市也开始掉转枪头回调了,尤其是炒房氛围最浓厚的深圳,仅仅半年不到,房价就下跌了1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以来,深圳新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出现了“4连降”,官方资料显示,8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仅余套,不及去年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国家重拳整顿教培行业以及学区房,重要会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随后,北京、广州、重庆、厦门、成都、大连、西安、深圳等众多城市,都出台相关措施整治学区房市场乱象。重拳出击之下,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我们也看到,四大一线城市的学区房也出现了明显降温。
界面新闻报道,深圳6大重点学校片区,目前有5个出现了明显降价;北京市西城区严格执行多校划片,买了“牛小”旁的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稳获“入场券”,也给学区房价格的节节攀升按下暂停键。
两周之前,华夏时报报道,记者亲自踩盘过深圳市场发现,仅7月23日这一天,深圳就有超过百套房源在降价出售。其中降价最狠的一套总价万的学区房,直接优惠万,但因为房屋条件差、可贷款期限短等原因,该套房子至今没有成交。
曹德旺预言成真?
基于以上事实,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楼市正如两年前实干家曹德旺所预言的那样,有些房子降价都已经卖不掉、租不出了,正在成为持有者的“负担”。
尤其是很多远离城市中心,配套设施不齐全、地段不具备优势的房子,更是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大幅降价都无人问津,不仅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甚至还会承担各种有关的管理费和税费等。
综上所述,楼市“下行”大局已定,尤其是那些人口流出、产业单一、资源匮乏的“三无”城市,未来房价下行的压力更大。特别是那些依赖“棚改拆迁”拉动涨上来的城市,未来随着调控加码,随着棚改退场,楼市将彻底回归居住本源,90%以上的房产将彻底失去投资价值。即便是很多人口增量、产业发达、资源优势集中的城市,在房住不炒严厉调控下,房价年涨幅也不会太理想,投资买房或仅能实现保值目标,而更多的城市投资买房或许仔细算算还是赔钱的,因为要覆盖掉每年7.5%的各项成本。
未来多套房该咋办呢?懂行人发话了,给出6字建议:优化资产配置。
正如地产大佬冯仑所言,起哄闭眼买房躺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买房生财的逻辑也发生了巨变:未来只有少数有潜力的城市的核心地段优质房产才具有投资价值。
这意味着投资房地产的门槛已经拔高了,直白点说,绝大多数人已经无法参与到投资买房“造富”的狂欢游戏了。简单来说就是,未来不是拼谁手里的房子多,而是拼谁手里的房子好,有价值。
再明确点说,多套房现在应该伺机进行优化升级:城市升级,地段升级,配套升级。城市升级说白了就是,把低级别城市的房产倒腾到高级别城市,即县城到三四线,三四线到一二线,远离中心城市到中心城市。
核心城市的1套房,也好过在边缘城市拥有3套房;地段升级指的是跨区域置换,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那些不想换城市的群体。简单来说就是,从边缘到中心,从非核心地段到核心地段;配套升级就更好理解了,过去在房地产大势下,很多人闭眼买房,难免玉石杂糅。未来更稳妥的做法是,尽量把名下无配套的房产都“换成”有学区、地铁、医疗、商业、公园等稀缺配套资源的优质房产。
以上经过置换升级后的这三类房产,未来虽然不能保障继续大幅增值,但至少它抗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