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学区房,你还敢买吗

2023/5/19 来源:不详

终于还是来了。中考取消,高中实行登记入学!

1.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年高级中学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其中提到,将在北京西城区、东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被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参加中考志愿填报。

西城区和东城区,两区共有5所学校进入了试点,分别是: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登记入学计划80人)、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登记入学计划80人)、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登记入学计划80人)、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登记入学计划80人)、

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登记入学计划人),

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而无须通过中考分数。

而申请登记入学的应届初中生,需具备所在区、校连续三年学籍,并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北京新中考模式,地理、生物已于初二下学期末考完,用作录取分数门槛,要求申请者的两科卷面成绩不得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

获得录取后,申请者参加中考仅有合格/不合格标识,作为初中毕业证的发放凭依,无法再被录取至其他高中;申请未通过则可继续参加中考,不影响其他批次录取。

对此,有网友表示,试点的高中学校中,有两个学校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连正常招生都有些困难。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应当算是首例!对于教育改革、正在进行的“双减”的政策来说,算是跨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

2.

其实关于北京取消中考的消息,一直以来都有风声,包括人大代表也建议取消中考实行十年义务教育:

到前一段时间,网上甚至流传出一份放弃中考的申请书:

图源网络真实性存疑

主要内容是自愿放弃中考,并报考中专。有一些自媒体号说这是Beijing朝阳区某初中传出来的,从初三开始分流,怎么分?

说是小中考低于63分(地理生物),年级排名后,老师会建议读职高;甚至还传出,海淀区一还在在初二寒假就接到老师电话,给孩子提建议,要不好好提高成绩,或者考虑下职高/1+3。

此图一出,各家长群、dy号都转疯了,并且不少人表示自己家孩子初三时候也收到这样一张图:

来源网络

当时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这是个别学校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成绩,提前“分流”。具体原因不可考,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些措施某种程度上都指向一点,中考将不再考生唯一的独木桥。

对于北京免中考高中登记入校试点政策,

玄栖鼓表示:

如果数量上上规模会为双减提供本质上的改变,也会极大有效的打击学区房。

这个政策如果不是北京,效果可能就会打折扣,北京一只脚踏进高中,代表什么谁都懂,其它地方即使能进高中还是要继续参加高考,继续卷,高考本质不变没有多大用。

最后,这个试点如果一直数量就这么多,那反而会更卷,毕竟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会很多,但名额很少,反而不如考试透明了。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是试点,后期不论是为了“双减”、为了打击学区房、亦或是试点之后的形势,这种免中考高中登记入学的模式,都很有可能会大规模铺开!

对于孩子们来说,实实在在的减负,对于学区房来说,这才是真正直击灵魂的打击!

3.

北京的普高升学率,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近三年来基本都在70以上:

这样的升学率之下,其实只有不到30%的人需要焦虑中考之后没有高中可上。剩下的70%以上,甚至可以说是直接迈进了大学之门而不是高中。

其他地方和北京则是天壤之别,作为教育大省的省会,南京孩子的压力重如泰山,近些年的普高升学率,最高也不过62%,这些压力更是家长的压力。

年,南京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人数总体为人,招生人数多于毕业人数,升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以上。

但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人,还包含科技特长生、学科特长生。实际南京中考生们,能上普高的几率只有61%。

这还算高的,前几年甚至只有一半……

要知道,普高并不是南京家长学生们的奋斗目标,优中择优的人冲向的是6大名校,亦或是第一批次的学校。这才意味着南京学子们踏进了大学的门槛,竞争更加激烈。

为此,家长们都早早谋划,不惜一掷千金购置老破小学区房,只为将孩子的起跑线往前送一点,再送一点。

从去年“双减”政策推行,课外辅导机构一批批倒下,不能补课补课就要被举报的新闻也是曝了一个又一个,但只要中考、高考还存在一天。竞争总会出现,家长们也只会比前期卷得更狠。

现在,中考取消,高中登记入学,虽然只是试点,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重点是,前期多校划片、分配指标生等等措施都没能从源头上撼动的天价学区房,这一次,终于要迎来痛击!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