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发展经开区两区
2023/8/6 来源:不详疫情之下,经开区发展步伐不停,在“两区”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推动区内2家大型国有银行支行升格为分行,9家金融机构升格为自贸业务专营银行,紧紧围绕“产业金融”的发展定位先行先试,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推动跨境人民币及外汇业务便利化。年以来,实现12个全市范围内的首笔、首发业务落地经开区,金融领域“两区”建设成果丰硕。
6月30日,经开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两区”建设听我说》最新一期节目,邀请到区内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中国银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自贸试验区支行、北京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市首笔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融资、“先租后让”项目融资、选择权贷款业务、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业务,经开区首笔NRA远期结汇业务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要素聚集案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介绍所属机构特色金融产品。
据介绍,这些已落地的金融业务,大多都是根据产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并具有借鉴、复制、推广价值。例如,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融资主要用于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智能灯杆”的建设,该业务属于行业内首例,对建设智慧城市感知体系、服务高级别自动驾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同类型项目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先租后让”项目融资业务是在经开区实施“先租后让”政策试点下新的尝试,成功为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亦庄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发放审批贷款6.36亿元,保障了项目按期推进,同时为同业审批同类项目提供坚定信心;选择权贷款业务是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特点和需求研发的特色金融产品,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提振了科创企业的发展信心;NRA外汇账户远期结汇的落地,使自贸区银行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交易的范围扩大到境外机构,满足更多企业汇率避险需求,便利统筹境内外资金安排,提升资金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对扩大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使用、实现资金自由流通和贸易便利化具有重大意义;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是在国家“双碳”政策号召下,金融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帮助企业盘活碳配额资产,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低成本市场化减排的道路,对企业低碳转型以及实体经济绿色发展发挥引导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金融力量。
各银行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在节目中分享了适合专精特新企业、小微企业、科创企业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国际金融、产业投资等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助力区内企业寻找适用的融资渠道和方案。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大型国有投融资平台,聚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科技园区、资本运营四大业务板块。围绕知识产权质押、银行大数据批量生产、存货抵押、设备采购等方面推出了一批适用于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产品,并通过参与设立跨境基金、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产业园区,不断吸引高端要素向“两区”聚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深化金融领域“两区”建设,经开区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区域资源倾斜,积极推进金融产业集聚,丰富金融业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经开区实体经济效能。商务金融局副局长张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经开区已初步形成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在金融政策方面,经开区出台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金融机构的招引、金融机构地方经济贡献奖励、金融人才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十二条措施,最高奖励万元;在上市企业服务方面,深化落实管家式服务机制,并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奖励兑现工作,引导鼓励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年实现两家企业上市,截至目前,经开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共计43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连续两年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并通过“融资纾困直通车”发放贷款10.7亿元,居全市第二。同时,经开区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和防控机制,通过扩大检测范围、加大风险企业排查力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等方式,为深化金融领域“两区”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