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漫步健步悦骑,平安大街西城试验段至官

2025/1/21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74648.html
重构街道尺度健步悦骑、打造“城市客厅”提升绿色景观……作为落实首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推进项目去年下半年启动的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体规划研究和试验段改造已正式完工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西城试验段至官园桥全新亮相平安大街西城段西起西二环官园桥,东至地安门外大街,全长3.5公里,由平安里西大街和地安门西大街组成,去年西城区启动了对平安大街改造的研究,并选定平安里路口至赵登禹路口米作为试验段。据区城管委主任张丁介绍,此次平安大街西城段街道改造提升以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调整完善,在总体协调统一、“避免一街两样”的原则下,重点展示西城段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改造过程中将通过优化道路断面,压缩机动车道,增加中央绿化带,调整改善老城城市空间尺度,实现西城段中央绿化带全线贯通,平安里至赵登禹米试验段共建设中央绿化隔离带米,增加了绿化面积余平方米,超过14个篮球场大,消除公园绿地米服务半径盲区余平方米;通过增设过街安全岛、公交港湾、补植行道树、保证骑行路权等,提高林荫健步悦骑的安全性、连续性与舒适性;结合道路两侧建筑功能梳理和使用人群分析,对街道“U”型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提升;围绕轨道站点一体化改善环境品质,打造城市微门户系列,为市民营造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体验;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塑造公共交往空间、健身活动场所,让周边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突出老城历史水系精华——什刹海的公共性,优化临水空间景观,串联沿街线性绿地,形成特色公共空间序列;组织历史文化探访路径,展示历史记忆,讲述北京故事,让传统历史风貌和现代共享空间交融共生。为确保改造工程的统筹协调和顺利实施,西城区充分发挥街道工委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与沿线产权单位、商户、居民全过程沟通协商,公开规划设计、建设修缮、实施管理方案,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广泛开展社区群众、社会单位和沿街商户座谈会,征求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组织有针对性的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确保整治提升更贴近民意和实际。同时选择地安门大街号作为街区议事厅,为群众和社会单位参与提供固定的交流场所。安排项目建设方、设计单位、施工方一道入户调查,有针对性的做好一户一策。走进街区议事厅,来自什刹海街道和新街口街道的十几位居民正在通过“4F”分析法梳理本次“街区提升改造”的相关议题,并根据居民投票选出居民对“大街沿线建设公共厕所”的需求。“议事协商后,居民将实地走访大街沿线,为公共厕所的设置提出意见建议”,什刹海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威说,“因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治提升涉及什刹海和新街口两个街道,新设立的街区议事厅被命名为‘海语新声’,希望通过议事厅,邀请居民全程参与到平安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中来,实现‘项目共商、大街共建、环境共享’的共赢理念”。据介绍,平安大街西城段的整治提升通过取消原有的两侧停车带,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减少了机动车占道宽度,将富裕出的空间用于增设中央绿化带,拓宽两侧人行道,补种路侧行道树,有效降低了街道尺度,人行步道改造前宽度最窄不足1米、改造后步道宽度普遍增加为3.5米以上;行道树原有8棵,现补种90棵,让原本空旷失衡的街道变成了一条绿树成荫、亲切宜人的绿色大道。在试验段路口减小了道路倒角,增设了过街安全岛,让行人过街更加从容;将原本占用人行道的公交亭移至公交专用道旁,减少了对人行道的干扰,保证了骑行连续;通过箱体三化、多杆合一,进一步净化了步行环境。在保证通行宽度的前提下,将人行道划分为设施带、通行区、绿化区,规范自行车停放和设施位置,提升人行道铺装品质,保障人们无障碍通行,增添沿街花卉树木,提高人行舒适度。在地铁口的街心公园,公园绿地草木青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公园的木质长凳上,居民们三五成群,拉着家常,说说笑笑。前来遛弯的居民杨玉成说:“原来遛弯,就在胡同里,或者沿人行道走一圈,现在公园建成了,增加了花草树木和活动空间,还有不少的健身器材,这给我们居民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针对周边功能复合,人群多元,轨道站点集中的特点,西城区改善了原有地铁口周边设施阻隔、混乱无序的状况,将街角原有的消极空地整合联通,改造为开放的树阵广场、健身活动区,营造林荫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增加街心公园绿地余平米,健身活动场地余平米。通过合理的人行路径规划,动静分区,设施整合;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贴心的休憩、健身设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加密了15分钟健身圈,填补了平安大街沿线健身设施缺乏的问题,一定程度满足了人员密集平房区居民健身活动需求,让市民出站入园,眼前有景,让街道空间真正变成居民的“城市客厅”。宝产胡同居民孙秀蕊:“这小公园离胡同特别近,出门就能看到花花草草,也给我们这些老年人健身提供了场所,舒适度和安全性也高,到公园里一转,感觉心情特别好!”西城区以“绿不断线,花不断带”为设计原则,以“多乔木、多层次、多色彩、多类型”为设计方法,共同营造“骑行在林荫路、健步在花园街、休闲在微公园”的绿色空间。试验段原有绿地面积不足平方米,改造后绿地面积增加近平方米(含中央绿化隔离带)。栽植乔灌木16种株,绿篱色带平方米,竹子0余株,地被花卉36种13万盆,垂直绿化延米。树种选择上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国槐、白蜡、元宝枫、栾树、银杏、海棠等乡土树种为主,形成大树成荫的自然森林景观。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采用“乔-灌-藤-花-草”的多层次绿化配置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场地绿量和绿视率,使生态效益最大化。街角点植一株大西府海棠,在路口形成了地标景观,也呼应了场地历史印记。文字:张海涛刘新岩图片:陈风檩胡世瀛刘玲王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