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消费能力的城市城区,出人意料刘
2025/5/5 来源:不详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原创刘晓博怎样衡量一个城市的消费能力?要看统计局部门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额”大的,就是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我们先看一下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强城市(中国内地):上海接近1.6万亿,高居内地城市第一名;北京位居第二,达到了1.37万亿。重庆达到了1.1万亿,位居第三;然后,依次是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但不能仅仅看总量,还要看人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下面是中国年GDP前80名的内地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排名:用人均来衡量,排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均消费最强的5大城市,变成了南京、苏州、上海、深圳、北京。6到10名,分别是广州、泉州、大连、杭州、合肥。总额进入前十的成都、重庆,人均分别排到了第20名和第37名。一批不太“起眼”的城市,比如泉州、大连、合肥、长沙、常州、济南、郑州,人均消费能力都超过成都、重庆。这跟房价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泉州、合肥、长沙、常州、济南、郑州,都属于房价不高的城市,居民可以把更多的钱用于“购房之外”的消费上。大连房价在东北比较高,在全国范围内比不算贵,所以大连居民消费能力也比较强。南京、苏州的居民消费能力超过四大一线城市,也跟房价相对便宜有关。当然,民富也是重要因素。前几天我们在比较注册商标数量的时候,就发现泉州实力强劲。在居民消费上,泉州可以杀入前十,让大家对福建这个GDP总量第一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福州和厦门都是房价相对偏高的城市,但居民人均消费也都位居前列,说明福建这些年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藏富于民比较明显。浙江和广东的人均居民消费,不如江苏,这恐怕也有点出人意料。广东是发展不均衡,浙江则是因为普遍房价太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10个城市,哪些城区最具消费能力。先看北上深广,这四个城市所有的区,都纳入了统计。上面是北京,东城、朝阳、西城、海淀位居前四。其中东城区年人均消费达到了15万元以上,是北京最具消费能力的城区。一般来说,这种城区往往是城市群甚至全国的商业中心。东城区有王府井商圈,在全国影响力巨大。所以这个区有很多外来消费,抬高了人均额度。西城区房价最贵,多少影响了居民消费。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海淀。上面是上海,黄浦、静安、徐汇、嘉定位居前四。黄浦区人均消费达到了21万元,不仅是上海第一,也是全国第一。这跟黄浦区是上海核心区,而且面积小有很大关系。区域内分布着南京路、淮海路等全国性商圈,有大量外来消费。上图是深圳各区的人均消费,福田区以12.3万元位居第一,罗湖、南山、龙华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南山区是深圳上市公司最多的区,也是房价最贵的区。但由于区域内汇聚的年轻人偏多,收入多支付了房贷,所以人均消费不如福田、罗湖。深圳龙岗区人均消费超过宝安区,坪山区超过光明区,也说明房价低的区居民消费能力更强。上图是广州各区的人均消费数据。天河、越秀、黄埔位居前三,海珠竟然还不如番禺、花都。广州号称华南商都,但人均消费方面没有超过10万元的区,而深圳反而有两个人均超过10万元的区。上图是成都主要城区人均消费数据。从成都开始的6个强二线城市,只统计了中心城区。成都竟然有3个区人均消费超过了10万元,最高的锦江区达到了16.3万元,超过了北京、广州、深圳任何一个区。不过,成都全市平均消费额只在全国名列20。由此可见,内部差距巨大。上图是重庆主要城区的人均年度消费,渝中区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9.25万元。渝中区跟上海黄浦区类似,也是面积超小、是传统商业中心。而重庆整体人均消费只排在全国37名,说明内部差距大,商业多中心的态势尚未完全形成,居民偏爱去全市的中心商业区消费。上图是南京主要城区的人均消费,玄武、秦淮都超过了10万元,其中玄武区杀入了全国城区消费的3强。上图是苏州主要城区的人均消费,苏州的情况跟广州有点类似,全市平均水平很高,但没有一个区人均超过10万元。上图是武汉主要城区的人均消费,江汉区超过了10万元。武汉商业也非常发达,年受到疫情打击比较严重,否则会有更好的表现。上图是杭州主要城区的人均消费,这是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的数据。拱墅区、下城区人均超过了10万元。最后我们看一下,10大城市里,20个人均消费靠前的城区排名:上海的黄浦区位居第一,这在意料之中。重庆的渝中区第二、南京的玄武区第三、成都的锦江区第四,估计都出乎大家的意料。北京的东城区第五,看来王府井商圈的全国性影响力在下降。在北京内部,多中心的商业业态也非常明显了,北京人平时很少去东城区消费了。在前10强区里,上海、成都、南京、深圳分别各进去了2个区,广州1个都没有,这些也都出人意料。广州有3个区进入了前20名,但都集中在15名和15名之后,说明广州商业分布比较均匀。杭州也有3个区进入了前20名,整体排名略好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