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保险公司买保险靠谱吗万一破产了怎么办
2023/2/11 来源:不详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家好,我是专心君。
保险从业这么多年,接触的客户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个了。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身份各异的用户,面对不熟悉的保险公司,基本都会问一句:这家保险公司没听过?是个小公司吧,产品能买吗?
很多人想当然的把没听过的公司理解为小公司,甚至是那些位置偏远、办公室破旧、几张桌椅、一言不合就跑路的小作坊。
但实际上,只要是保险公司,就不可能小。
一、小保险公司真的“小”吗?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1、注册资金
根据《保险法》规定,设立保险公司, 注册资本是2亿。
注意哦,这2亿可是真金白银,不能用其他东西折价入股,必须实实在在拿出来才行。
2亿注册资本是什么概念?
我查了A股上市的企业,很多注册资本也就几千万,而且这几千万可能还有水分,因为其他行业的注册资本并不要求一定是实缴资本。
所以,如果没有组建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力,连保险公司的门槛都摸不到,仅凭这一点,就能筛掉一大批不合格的入场者。
而且,2亿只是 门槛,事实上,保险公司的注册基本都要高于两亿。
比如:
复星联合,注册资本5亿;
华贵人寿,注册资本10亿;
昆仑健康,注册资本23亿;
信泰人寿,注册资本50亿。
2、股东实力
有钱只是 步,出钱的股东得接受银保监会进一步的审查,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有没有黑历史?公司体制是否完善等等?
每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背后,都站着一位强大的金主爸爸,甚至政府。
举几个例子:
光大永明,大股东是光大集团,财政部下属的大型金融控股央企,世界强。
长城人寿,大股东是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是北京西城区国资委直属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世界强。
复星联合,大股东是复星集团,是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强,旗下拥有4家全资上市公司,16家参股上市公司。
华贵人寿,大股东是茅台集团,这不用我介绍了吧。
......
不管是注册资金,还是股东实力,都从根本上保障了,只要是保险公司,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规模就不可能小。
比如信泰人寿,很多人可能也没听过,它的年的资产规模是亿,放到其他行业可能就是老大。
比如乳业巨头伊利,年总资产亿;白酒巨头五粮液,年总资产亿。
3、保险公司数量少
这也可以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保险公司门槛很高。
拿大家比较熟悉的银行业做个对比,截止到年,中国可以叫做“银行”的企业一共家,包括6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若干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
而保险公司呢?
截至年1月,寿险公司、财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和专属于保险行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全部加起来,一共也才家,连银行业的零头都不到。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成立一家保险公司要比成立一家银行难得多,保险业的门槛更高。
一个比银行业门槛更高的行业,其实就不存在小公司。
二、保险公司受哪里监管?保险公司成立以后,也不能说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银保监会有一整套的制度也约束保险公司的日常行为,避免保险公司出现问题。
这里面着重说两个,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
1、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并不会完全放手里,或者存银行,而是会拿去投资,获取增值收益。
但具体投什么,是有严格规定的,根据保险法第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具体股票投多少、不动产投多少,银保监会也另有规定,不会像散户一下,看行情好就满仓一把梭。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
投资不动产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
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均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前段时间,恒大地产暴雷,恒大财富出现兑付危机,有些人买了恒大人寿产品的人就很害怕,生怕恒大人寿,也出现无法理赔的情况。
但其实,只要你知道保险公司的资金监管,就会知道,大概率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如果恒大人寿出现偿付能力真的出了问题,现在已经被银保监会接管了。
2、偿付能力监管
这是监管部门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手段。
我们国家现在采用的世界上 的偿二代监管体系,简称C-ROSS。
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用详尽的数学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后,就能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不会倒闭。
这套系统,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体系,还是 代,比如金融业十分发达的香港地区。
日常经营过程中,如果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问题,很快就会监测出来,对应的监管措施也就来了:
你这偿付能力不够了,得加钱(股东增资)
分支机构也不要开了(停止新开分支机构)
现在这款产品可能兜不住,赶紧停了吧(叫停相关产品)
.....
说句实话,监管部门比大家更怕保险公司出事。
不管是之前叫停预定利率4.%的年金,还是最近全面规范互联网保险,都是害怕保险行业积累系统性风险。
有很多客户不懂,明明这些产品对用户来说都是好产品,为啥监管非要叫停这些产品?
产品性价比高,对用户当然是好事,但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是。
保险不是卖了就完了,未来是要进行赔付的。
监管担心的是,过于便宜的产品,或者预定利率较高的产品卖多了,保险公司未来兜不住,万一出现系统性风险,到时候大家都得遭殃。
监管看得更加长远,也会从最坏的角度来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哪怕只是一点点苗头,都会及时掐灭。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当初赶上那波停售的人,就赚到了,以后恐怕就没这些好产品了。
三、保险公司要是破产了怎么办?如果因为极端风险,所有手段都用尽了, 保险公司还是没救回来,国家也不会放任不管。
根据《保险法》第92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注意,这里的措辞,是“必须”而不是“可以、可能、应该”,说明是一定会有人接手的。
后面还补充说明,如果不能用市场化的手段达成一致,国家会指定公司接手。
这就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保单,是有国家信用帮忙托底的。
关于破产这点,大家担心的是保单的安全性,其实可以和银行业做个横向对比。
大家天然对银行有信任感,即便是家门口的地方小银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往里存钱,也很少有人问,银行倒闭了怎么办。
而保险公司呢,即便是有雄厚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只是买个几百块、上千块的保险,就会有很多人来问,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这一方面是因为业务形态不同,大家日常都要和银行打交道,对于熟悉的东西天然有信任感。
过去二十年保险业的粗放式发展,以及某些保险代理人的不合规展业,也加深了大家对保险的误解。
另一方面,保险赔付是未来的事,大家自然会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自然也会想到保险公司是不是会出现无力赔付的情况。
但与大家经验不符的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往往是银行破产的多,保险公司破产的少,如果同样体量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起出事,政府更倾向救助保险公司。
比如年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放弃了雷曼兄弟(投行),让其破产,却注资亿美元,救了美国国际集团(保险公司)。
再比如国内,银行有破产的先例,就是海南发展银行,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这里不细说。
但保险公司至今为止,没有一家公司破产。
在我们新中国的保险历史上,一共有三家公司(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出现过濒临破产的重大风险,最终都在政府的强力救助下,转危为安,甚至成为保险巨头。
保险老六家之一的新华保险,年风险暴露,年当时的保监会就强势介入,收购了新华38%的股权,并全面接管新华,两年后,保监会把新华股权转让给了中央汇金, 还赚了12.4亿。
年,新华人寿在A股、H股同时上市,成为中国仅有的6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如今,新华的业务进一步扩大,保费规模仅次于国寿、平安和太保,位列第四,成了消费者口中的大公司。
最近的例子是安邦,年出现问题,2万多亿的盘子,堪比之前p2p最鼎盛时期全行业的规模。
与p2p到处拉横幅维权相比,银保监会对安邦接管的两年间,1.5万亿的中短期“理财险”全部兑付,没有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
这就是行业与行业的差别。
四、要买保险最主要了解什么问题?上面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是保险公司,都是十分安全的。
我们买保险最应该看重的,还是两点——条款和服务。条款决定了,风险事故发生后,保险能不能赔;服务则决定了,能不能更好地理赔。
1、条款
保险归根到底是一纸合约,能不能赔要看合同怎么约定。
发生风险事故后,条款上有的,再小的保险公司也不敢不赔;条款上没有的,再大的保险公司也不可能理赔。
一般人可能看不懂,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大公司的条款就是好,小公司的条款就是有坑。
实际上对比一下,真正对比一下就会知道,并非如此。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产品都可能有坑,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白什么样的条款才算是坑。
这就是我们这类专业人士存在的价值,欢迎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