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了学区房,凉不了百话财经
2024/12/22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单日成交10套千万级老破小,这回是最后的“上车机会”?还是最后的疯狂?01天下父母“苦”学区房久矣!今年五一假期没了出境游,周边游出去浪一圈明显感觉到疫情阴霾在逐渐散去,人流也多了起来。时至立夏,突然火爆升温的不止是气温,还有北京的学区房价格。地产商打出的学区房广告。好学区意味着高房价。(CFP/图)学区房,是中国大中城市居民主要牵挂之一,也是所谓“中产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一头连着优质学位,是中国人对下一代的期盼,一头连着房子,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财产附着物,双重属性让它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优质学区房,有则岁月静好、心如止水,无则寝食难安,焦虑坐立不安。任何一点相关政策变动都意味着对其附加利益格局的打破。从今年7月31日起,北京西城区也要实施多校划片了。在此之前,西城是北京最后一个未实行多校划片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为了赶上最后的上车机会,“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宇宙中心小学”的宏庙小学对口小区丰汇园3套千万元级老破小以最高单价超过25万元/平方米成交价刷爆朋友圈。3年前,丰汇园就以一套39平方米的地下室万元成交价,每平米单价超30万轰动一时。公开资料显示宏庙小学是北京的市级重点,直升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比例达80%。只能说天价学区房,买的不是房子,是学位。只能说中国家长“苦”学区房久矣。02学区房凉凉?北京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学区房从来不缺惊心动魄的案例,尤其是在义务教育资源顶级的西城。这波最后的狂欢,只因自年7月31日后,北京西城区入学将推行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政策。(北京胡同内墙壁上贴着求购学区房纸张。来源:南方周末)六年一学位是学习深圳,一套房子6年里只能诞生一个小学学位,3年里只能诞生1个初中学位(同一个家庭内部,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多子女例外)。所以在很多区域房产交易的时候,如果学位被用掉了,交易价格会大打折扣的。所谓多校划片,是之前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只要能买到名校对应的学区房,%可以入读名校,哪怕是过道房、地下室也行。现在多校划片,一个小区不再仅仅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包含名校和普通学校在内的多所学校。即使你耗资千万买了学区房,也未必能百分之百保证你的孩进入名校,反而有可能被分配到普通学校。如此一来,买学区房入名校的不确定性陡增,红利被均摊,利好普通学位房,利空一流名校。作为全国教育风向标的北京如此改革,让很多人高呼——学区房价格要凉凉了。呵~呵~真的是tooyoungtoosimple。03稀缺资源永远短缺年之前,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少,上学的主要是京籍儿童,想要上好学校,就要靠自己参加统考拼成绩。年,北京最后一次实行小升初统考之后,开始进入“大派位”时代,用电脑来摇号,让学生就近上初中。大派位实行之后,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优质初中,学校也希望招到一批优秀小学毕业生。于是乎,就诞生了靠灰色渠道的“条子生”和关系生、正规渠道的特长生、推优生、点招生和海选生、还有走市场经济的路子,靠择校费和赞助费入学。数量最多的就是“共建生”,一些单位通过赞助一些好学校,让单位职工子女获得入学机会。“我印象中,有个中学共建单位多达八十多家。”曾有教育工作者回忆称。(年11月27日,江苏南通一处房地产楼盘醒目的促销广告:“名校就在家门口”。CFP/图)年教改,孩子上小学,只能按照就近和免试原则提交入学申请。于是家长住在哪,决定了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小学。房子成了上名校的入场券,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纷纷粉墨登场。年热播剧《虎妈猫爸》,为了女儿茜茜能上“第一小学”,虎妈赵薇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宽敞住房,搬入9万元一平米的破旧学区房。其实现实比电视剧更富有戏剧性:有家长砸锅卖铁花了数百万买下学位房,却因学区调整与梦想中的好小学失之交臂;有家长砸锅卖铁买了清华学区房,清华没考上,房子涨了几百万,不知是喜还是悲?有家长因恐孩子被统筹到次等学区,咬咬牙决定假离婚,到了民政局竟遇到了抱有同样想法的夫妇……关于学区如何划分,谁主导划分,以何标准划分,以及谜一样的“优先入学”,“就近”不近,成为家长、地产开发商、教育主管部门三方争吵不休的话题。其实学区划分,有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是根据学生所填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实行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谁能入学。一看到多校划片的迷之“随机派位”四个字,心里不由得哆嗦一下,这里面又有多少说不清的灰色操作空间呢?(真实存在过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与立新小学之间冰冷的铁栅栏隔离墙。很多人痛骂清华北大的去教书真的浪费,一旦给自己孩子上课的正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优等生,却又都会觉得真香。)当人们一旦意识到优质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时,都会来争抢,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价高者得。要付出的对价,以前是票子、权利、关系条子和学生自身的优秀,现在无论京籍非京籍都得“拼房子”。即使是学区划分标准变了,但是有一套房子,对于家长来说,目前来看还是最有效、最保险、最实际可靠、可操作的上名校途径。天价学区房的最终根源是学校差距过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甚至还给了房地产开发商畸形炒作空间,几乎每一波楼市炒作的领头羊,是造成北京楼市“永远只涨不跌”神话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校划片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退烧药而已,只能降温,不能治根。所以~学区房凉凉,还是要放弃幻想,看清形势,赶紧努力!否则连做后浪的资格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