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新政学区房,真的要大变了高
2025/4/1 来源:不详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学区,已经变成了拆盲盒游戏。
01
教育改革,一触即发!首先挨刀的,是北京学区宇宙中心—西城区和东城区。刚刚得到消息,在北京西城区高价买的学区房,可能上不了想去的学校,而且这部分人占比还不小。在4月份,北京西城区已经宣布了一个政策:年7月31日以后购房或落户的家庭,要进行多校划片,你的孩子想上哪所学校,完全看运气,电脑摇到哪就是哪,愿赌服输。当时很多家长倒吸一口冷气,幸亏买的早,否则孩子上学就没保障了。但近期学校落地时发现,一些在年7月31号之前买房的家庭,孩子学校也被调剂了。而且被调剂到不知名的渣校,这部分家长大呼接受不了。那些在年7月31日买房的家庭,已经知道可能不太美妙,但等报名的时候发现,选择只有菜小了,名校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所以,北京学区最好的西城区,现在孩子上啥学校,完全是拆盲盒的状态,不到最后,谁也确定不了。东城区也没好到哪里去,上啥学校完全不确定。6月29日,东城区幼升小录取结果公布。据家长反映,这次东城区的电脑派位毫无逻辑可言,上哪所学校完全看运气。即使家门口的学校有空余学位,但只要是年1月1日后买了学区房的家庭,必须参与电脑摇号入学。所以,北京的学区房,逻辑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北京的改革,不玩虚的,已经进入深水区。02
其实,富人和中产追求学区房,主要就是追求确定性。为了这个确定性,可以高价买入。买完就知道自己孩子上哪些学校,心里踏实;孩子上完学学区房还升值了,卖掉再赚一笔,确定性也很强。所以学区房不管价格多高,都有人接盘,主要为的就是这两个确定性。但现在北京的改革政策,让这个确定性打了水漂。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上啥学校,有可能是名校,有可能是渣校,预期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又反过来影响学区房的房价,谁会为一个盲盒高价接盘呢?所以北京学区房家庭,一下子慌了。孩子上学解决不了,财富也贬值了。比如有俩盲盒,一个里面有价值块的手机,一个里面是空的。现在这两个盲盒卖给你,并告诉你里面可能有手机,也可能没有,都卖,你会买吗?傻子也知道这玩意不能碰。所以嘴硬说不影响学区房价的,都太不客观了。除非那一片学区都很硬,不管抽到哪个盲盒,都是名校,这个是可以的。否则肯定贬值。问题来了,北京的水很深,改革都动了,其他城市呢?比如南京,要不要动?我觉得教育这个方向,改革的动作会很大,不仅仅是学区房,所有教育相关的附属资源,都会出现较大的改革。至于是不是跟北京一样,这个不好说。买学区房是拆盲盒,现在学校的成绩,也变成盲盒了。中考、高考成绩不让炒作,牛鬼蛇神全来了。南京规定,不准炒作学校成绩,数据保密。大家都失去了权威数据,这个对于中学学区降温,确实有好处。但没有权威数据的一个结果是:无数伪造数据出炉了。就在今天,无数号称是XX校长亲戚的网友,开始宣布自己持有房产的中考成绩。别问,问就是优秀。比如今天,又有多个网友宣布多所学校考了南京第一,这就有点尴尬了。还有几个小区上半年就开始酝酿涨价,正愁没有素材,现在业主在加班加点到处打听数据,然后添油加醋释放出去,成为房价上涨的一大理由。乱了,实在太乱了。这不是南京一个城市这样,全国各地一个鸟样。苏州某小区,已经把横幅拉起来了。反正成绩很牛,房价必须涨。所以不炒作成绩是好事,但代价就是各个学校的成绩变成了盲盒,然后各类中介、业主、媒体,为了自身利益,有意无意的传播各种未经确认的数据,很烦。03
学区择校、学校成绩都是盲盒,这个可以理解。但现在学区房价,也基本上是盲盒了。最近,我在链家上看到,苏州路小区成交一套建筑面积23.82㎡1室0厅,不过成交总价和成交单价都没有公布,对于“暂无价格”大家也不陌生了,这就是成交单价突破10万的隐藏手法。我还注意到,从去年7月到现在成交的房源,全部是“暂无价格”,也就是说单价全部捅破了10万,不过按照总价来看,估计多万,总价并不吓人。苏州路小区位于鼓楼区,它是汉口路小学+29中的学区房,主要是靠这个29中学区来带领价格的明显上扬。这还不是顶配,顶配的拉力琅+29中,价格更高,很多也是暂无价格。这种23平的小房子,是妥妥的老破小,买了上学没问题。而且买家也基本不住,很多就是拿出万占个学位,然后在学校附近租个大房子,等孩子上完学,再把这种小房子卖掉,到新区换一个改善住房,美滋滋。南京有无数家庭都这么操作过,全部尝到了甜头。目前这个游戏,还在继续玩下去。不公布成交价格,二手业主想炒作房价,有点难。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没有权威数据,那么中介就会给客户编造数据,可能编造的成交价比实际更高。这种情况下对于买房人,其实是不利的。对于学区房中介,反倒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所以说啊,任何改革,都有成本,都有代价。那些没有代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改革举措,早就改完了。现在要改的,全都是需要较大成本的,这就是改革的难点。但再难,也得改。04
其实,对于教育稍微有点敏感度的人都能感受到,现在的教育体系,要大变了。不仅仅是教育本身,还包括附着在教育行业的各类资源。首先教育辅导班,近期遭遇到很大压力。以前学校3点多放学,放学结束后就送到补习班,家长的钱,都被辅导班赚了,关键这玩意效果还不好。现在国家明确表示,学校放学时间要延迟了,大部分的功课、作业、活动,尽可能在学校完成。这大大减轻了家庭的时间成本和财政成本,但对于辅导班,是一个致命打击。教育产业化,这么大一块蛋糕,改革阻力很大。但国家为了长远的发展,说改就改了,这就是改革推动力,不服不行。精准扶贫的逻辑也是一样,没有国家愿意做这样的事,但我们国家做了,把底层往上拉了拉,感受社会主义的温暖。公平和公正,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工作的重点,甚至牺牲一点效率,可能也不会阻挡改革的步伐。前几天有个帖子很火:年薪万,日子过的仍然不宽裕。你说年薪多少才能满足他的胃口?一年挣万,他还是不满足。所以这些人是国家的基本盘吗?显然不是。国家的基本盘,还是大部分收入没有那么高的老百姓,一年收入十万八万,一二十万,甚至更低一些。如何给这些人减负,如何让他们的孩子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这才是国家真正关心的。回到学区房这个问题,目前北京的改革是一个试点,其他城市还在观望,但总体的大方向我认为比较明确,就是增加不确定性,减少鸡血。当然无法完全杜绝鸡血,家长的焦虑感很强,限制也限制不住。但尽管如此,还是要努力改变。很多读者也经常咨询学区房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你的孩子即将上学,需要一个较好的学区恰好还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买学区房自己用无可厚非。升值是副产品,关键是孩子适合不适合。抱着这个态度去买学区房的,我认为问题不大。不管怎么改革,有学区房,总比没有学区房确定性更强,这一点不能否认。而且后面孩子在校的时间拉长了,有竞争力的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至于那些专门炒学区房的,真心不建议。教育改革的水很深,我们未必能把握住。你说是吧?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