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新传第七回老有所养疾无忧,祝祷期颐数
2023/3/17 来源:不详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一杯一箸皆如愿,求医问药技高超。
不羡彭祖椿千寿,纵使白头何足道。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
上回书说到,北京市全民健身这十年来好事连连。簇新的场馆个顶个的好,健身的公园追着家门建,那打球、踢毽、跑步、滑冰之所是越来越多。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有地方一展身手。说到这,咱们得聊聊养老看病的事情了。打铁还得自身硬,您看那运动场上的叔叔阿姨,虎虎生风、身轻如燕,靠的是什么?
资料图新华社发张驰摄
敬老助老有巧思就近确保好饮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咱北京这“宝”还真不少。这有一组数据,列位看官上眼:截至去年末,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比年增加11.7万人。北京已经正式跨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
再往下看,截至年,北京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比年增加20.4万人,是近五年增量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叔叔阿姨们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不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么!这心愿,咱得充分满足。
那位说了,养老工作千头万绪,处处都是关键,从哪儿着手呢?岂不闻“民以食为天”。想让老人家过得好,首先就得吃得好。
点开手机,举目一看,各种外卖可真不少哟。可老年人不是年轻人,手机玩不转,高油高盐受不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城区今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开出“父母食堂”。别看时间不长,那效果可是上鞋不使锥子——真(针)好!
列位听我细说说。这“父母食堂”是套“组合拳”,基础是社区的养老驿站,终端就是老人们的手机。点开小程序,完成注册,就能订饭啦。送餐的都是家附近驿站的熟脸儿,老人们见了亲切。不着急的话,十五分钟内,热乎饭就能送上门了。
这不,正好有位老人想跟列位分享他的订餐体会。
话说,这位老人家住椿树棉花地,今年高寿85,耳不聋来眼不花,手机玩得顶呱呱,遇到新鲜事,也要赶时髦。老人家掏出手机,在红线养老驿站点了一份餐,想试试这“食堂”的口味。说时迟那时快,不到十分钟,送餐的就上门了。当当当,请问是王老先生王教授吗?老先生接过饭盒,嘿,热热乎乎。打开一看,那真是荤素搭配、营养齐全。夹起一筷子,软硬适度、香而不腻,除了口重点儿,没毛病。
列位看官可能要问了,这么好的老年餐,价钱一定不便宜吧?您别说,还真不贵。就拿王老先生这一顿来说吧,两荤两素,才20块钱。您要想吃得再好点,还有25元一份的。那分量都足足的,要是没张飞那饭量,一顿准吃不完。
一番体验过后,王老先生乐了:“以后啊,吃饭就这家了。”像他一样高兴的是西城区28.7万的老年人。只要在线上注册,就都能享受“父母食堂”的饭菜。目前,纳入“父母食堂”的养老驿站在西城区有近80家,覆盖每个街道。
琴棋书画尽挑选桑榆补足平生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吃饱了喝足了,老人们可不想在家冲盹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就像歌里唱的:“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虽说春风不染白髭须,可大家伙儿花甲暮年,壮心不已。为了让老人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开了个“幸福研修苑”。1.3万多名社会化退休人员在这里重拾琴棋书画,相约载歌载舞。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项目有个别名叫“六十而立”。顾名思义,老人们都说在这里起码年轻了30岁。
韩秀玉老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别看今年64岁了,她腰不塌、背不驼、不晕不喘不咳嗽。那位问了,有什么秘方呀?这秘方,就在大栅栏街道文体活动中心二层的排练厅里。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这《梨花颂》的乐曲一起,韩秀玉和十几名队友就化身戏里“贵妃”,翩翩起舞。这只不过是大栅栏街道老年舞蹈队每周的日常训练。逢年过节,队员们还会认真扮上,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国粹风采。
“幸福研修苑”的舞蹈队、书画队、朗诵队组合在一起,撑起一台晚会那是绰绰有余。要问是谁把这些能人组织到一起的?那军功章还得送给大栅栏街道市民服务中心。
中心的大主管黄俊电脑里有个表,记录着社会化人员退休关系划归属地街道的名单,表格里有多个名字。年的时候,这名单上还只有多人。
随着这名单越来越长,大栅栏街道逐渐组建起北京市第一家社会化自管组织——社会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通过走访询问老人们的意见,拉起了好几个兴趣小组。现如今,22支文体队伍向老人张开怀抱。学完了、练好了、还有机会登台演出,过上一把老来俏的瘾。
家有“扁鹊”保健康鹤发童颜焕容光
街道服务到位,惠老政策频出。尤其这五年呀,咱北京的老年人那是绿皮萝卜——心里美。可人上了岁数,有点头疼脑热也是常事。那怎么办呢?
咱们言归正传,这些年来,北京累计免费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超过万人次。近五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均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万人次。去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万份,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91%。一组组数据都是老年人高质量乐享晚年的保障。
小病不出社区?那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由丰台区首创并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智慧家医”,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人人身旁站着“扁鹊”。
诊前、诊中、诊后全都顾到。以前是患者主动找医生,“智慧家医”把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通过和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医联体专家签约,医患关系得以固定。有个头疼脑热,一个电话,“自家”医生就上门了。
方庄社区的常荣华老人对此感触颇深。有了“智慧家医”,不光是看病,有什么养生上的疑问随时都能得到解答,“大夫对我的情况门儿清,我对大夫的情况有数,心里踏实着呢。”
列位看官,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眼瞧着咱北京的养老和医疗水平飞速前进,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谁不得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好时代!”
这正是:“鹤语春秋频助老,我言秋日胜春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原标题:老有所养疾无忧祝祷期颐数今朝)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张骜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