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条胡同已实现不停车,久违的静胡同

2023/3/19 来源:不详

停车难,是大城市普遍的难题,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小区和胡同都上演过私装地锁、私占停车位、私划停车线等争夺停车“主权”的一幕。

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被写入北京未来5年发展目标。如何纾解居民身边“停车难”的烦恼,如何依托有限资源,实现更合理的分配与管理,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要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关键是治乱,重点是治理乱停车。”市委书记蔡奇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他曾多次对东城区西总布胡同进行明察暗访,明确点出“僵尸车”问题,要求尽快研究解决。如今,这条长米、宽5米的胡同已经被打造为建国门地区首条“不停车胡同”。

曾经,西总布胡同机动车乱停乱放、“开墙打洞”随处可见、架空线密布杂乱,是地区环境管理建设的“老大难”

如今的西总布胡同秩序井然、鸟语花香,环境大变样

去年5月,《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出台,要求停车入位、停车收费,“就近停、免费停”成为历史。据统计,东、西城区共有条背街小巷,其中胡同道路就有条,胡同停车问题通过立法纳入停车综合治理范围内。

共享挖潜、居民自治、适度建设、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停车管理……为了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宜居,东、西城在“胡同不停车”的难题上下足了功夫。王府井周边、南锣鼓巷周边、西河沿街等26条胡同已经实现了不停车。居民们迎来了久违的“静胡同、慢生活”。

化解心结

居民形成付费停车共识

今年初,在建国门街道苏州胡同住了几十年的赵颖发现,胡同东西口3座崭新的立体停车楼悄然启用,绿色的棚顶,白色镂空的外表,新增的近90个车位让居民们原本无处可停的小汽车有了家,曾经拥挤不堪的胡同宽敞多了。赵颖竖着大拇指说:“现在胡同安静多了,能出来遛弯乘凉,高兴!”

苏州胡同口建起立体停车楼

苏州片区位于建国门街道西南,包括苏州、崇内两个社区,共有4条大街、19条胡同。“这儿原先就有一块停车场,只能停20辆车,对于胡同居民的停车需求来说就是杯水车薪。”苏州社区党委副书记谢辉说,现在我们请来专业力量,规划3座新的停车楼,胡同西口的两座对居民实行错峰停车,东口的面向居民全时段开放,再加上一些路侧车位,一共多个停车位,努力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规划有了,要真正实现“停车付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胡同就等同于免费停车场。嫌路边的正规停车场太贵,一些人便会选择将车胡乱塞进附近的小胡同,既影响居民的生活便利,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整治前的苏州胡同道路狭窄、拥挤不堪

“我们这儿都是住了二十几年的老街坊,早就习惯了免费停车,现在突然要交费了,一开始确实不太好接受。”赵颖坦言。

“解开街坊们的心结,得沟通,不停地沟通!”谢辉说。为了消除居民们的顾虑,苏州社区、建国门街道、停车管理公司和东城区的相关部门齐上阵,一开始也是“顶着锅盖挨骂”,但在十余场入户座谈、几次三番真诚地政策讲解后,居民关心的如何收费、谁来监管以及投诉维权等问题有了正面回应,车主们也渐渐平息了不满情绪。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能让百姓的车有地儿停,又能停得起?“差异化收费”成为了苏州社区的首选。街道与停车管理方反复协调商定方案和优惠价格,最大限度照顾片区内的各类居民群体。“我们首先对片区内房产证、户口本、行驶本三证齐全的车主实行集中摇号,经过认证的车主享有固定车位,每月元,目前整个片区已经有位进行了登记。其他车主按0.3元/小时的价格计费。”谢辉说,社会车辆来这里临时停车,收费是15元/小时。

苏州胡同恢复往日宁静

与此同时,街道对在胡同禁停区域内停放的、无法识别车牌的以及无登记长期占用车位的车辆和“僵尸车”等进行了细致统计、摸排和清理,并同步启用停车管理系统,设置五组停车杆,用于控制出入车流,规范停车秩序。如今的苏州胡同,灰墙青瓦古老安静,路边空地上见缝插针建起口袋花园,生机盎然,胡同回归了原有的风貌,老街坊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错时共享

打造首个不停车街区

王府井大街东侧,曾经有一条堵车出了名的煤渣胡同。医院地下车库,每天穿行的机动车有五六百辆之多,再加上两侧乱停车,堵成一锅粥是常事,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车多,位少,无法规划新的停车位,怎么办?街道给出了“共享车位”的“药方”。

与苏州胡同不同,王府井地区商场写字楼密集,停车资源丰富。“过去我们的思路是适度建设、挖潜、共享。现在这个顺序颠倒了,变成共享、挖潜、适度建设。”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胡向军说。

街道聘请了北京建筑大学专业团队,对周边22家商业配套停车场使用状况进行调查,逐一梳理各停车场使用率、闲置率,并与就近社区居民精准对接,建立数据库。最终,国旅大厦、世纪大厦、丽晶酒店、新燕莎、澳门中心等9家商户一共协调出个“共享”车位。在综合考量停车资源数量、距离、时间、价格等要素后,确定了“停车入地菜单式方案”供居民选择。“停车位远的收费肯定便宜一点,近的相对要贵一些。”胡向军介绍。最终,方案得到了商户和居民的普遍认可。

煤渣胡同完成疏堵治理,交通秩序大幅提升

现在,变身“禁停胡同”的煤渣胡同再也不堵了。“以前停车太麻烦了,出停车费都找不到车位,现在我把车停在新燕莎,不用为车位烦心,睡觉都踏实了。”居民唐建生说。沿胡同而行,路边装上了黄色的禁停警示牌,路面上施划了“单向行驶”的白色箭头,上空没了架空线的遮挡,地面没了乱停的机动车和占道经营的商铺,胡同恢复了往日风貌。

王府井周边韶九胡同完成不停车治理

去年8月底,王府井地区周边的15条道路和胡同全部实现了不停车,成为全市首个“不停车街区”。如今,东城区的“不停车”胡同已经达到21条。

居民自治

“西城大妈”巧解停车难

“早起上班被乱停车堵在胡同里,晚上下班回家找不着车位!”说起以前小区没有停车位的时候,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二龙路社区下岗胡同的居民就有一肚子话,“我们这儿是老旧小区,小区里不能停车,路边也没有停车位,停车真是难!”

二龙路社区41号楼、43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住宅楼紧邻胡同,医院,却没有配建停车场,胡同停车的矛盾愈演愈烈。

为解决这一问题,街道主动“吹哨”,在市政管委、交通、公安等多方力量的指导下,整合社区现有资源,批准试行施划“居民停车位”。区别于社会车位,居民停车位改实线为虚线,以居民自治模式管理停车。

整治前下岗胡同道路狭窄、环境脏乱

车位有了,难题随之而来,停车自治,谁来治?年轻人上班太忙,82岁的朱秀坤自告奋勇,动员老姐妹们齐上阵,以楼号命名的“车友会”成立了,会长徐琳琳和朱秀坤一样,都是小区里德高望重的“西城大妈”。

车友会一成立,就施划了41个停车位,月租金不超元。起初,部分居民不同意收费,划好的车位也没人看管,时不时会被社会车辆霸占。车友会立即组织车主代表开会,商量雇人看车。“在这儿住了几十年,没人比我更了解街坊们的情况了。”朱秀坤很快就找到了小区里正待业的两名合适人选,加上熟人介绍的一名专业停车管理员,三名管理员就算凑齐了。

“停车位是公共资源,占用资源、请人看车,哪有不交钱的道理?停车这事儿要靠大家,才能真正让每个人都落实惠。”面对居民们的疑虑,朱秀坤和车友会成员们时不时地就上街坊家里串串门,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好多矛盾无形中就化解开了。

社区将自治的权力和机会还给居民,并不是置之不理、不闻不问,车友会制定了停车管理自治公约、车友会财务管理制度、安全承诺书等一套自治制度,将停车管理引入制度化轨道。

同时,社区积极与周边单位协商洽谈,实施错时停车,盘活闲置车位,一举拿下20个社会单位停车位,供社区居民停车,每小时收费0.5元。

整治后规划居民停车位,打造绿植微景观和小花园,胡同风貌显著提升

居民们的智慧获得了蔡奇的“点赞”,他在这里调研时强调,巩固胡同整治提升的效果,功夫在日常,最终还是要靠精细化管理,靠长效机制的建立。要用好街巷长与小巷管家这支力量,推广“停车自管会”等自治经验。

家门口的大事小情,症结在哪、矛盾缘起,置身其中的居民最了解,最有发言权。大伙群策群力提出的方案往往具体直接、切中肯綮。不仅是停车,这两年社区推行的“垃圾不落地”、封堵开墙打洞、拆除违建等工作也都是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的结果。“自己的社区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居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当民意表达通畅,交流充分,推行起来自然顺畅、高效。

大杂院拆了违建亮出天井,封堵开墙打洞开设便民菜店,路边花草有人拾掇,穿行车辆有人管控……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步步深入,老北京胡同的风貌正在回归。

感谢西城区委宣传部、东城区委宣传部、建国门街道供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