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2023/4/13 来源:不详

本文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最近10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至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引题)

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中国教育·这十年⑤)(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孙亚慧

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满足着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截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万名教师,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四川省资阳市三贤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六年级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资料图片)

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巴铃镇牛场坪村,塘房小学是一所地处偏远的村级完小,曾几何时,这里因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小学”。如今,塘房小学早已发生巨变——学生从75人发展到人,辍学率为0,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42人,校舍从平方米增加到余平方米,校园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近平方米。

这“石旮旯里的奇迹”,正是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庄严承诺的生动体现。10年来,义务教育在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协同推进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方面不断完善。

数据显示,—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0万人,比年增加54.1万人,增长.8%。

补短板、兜底线,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大班额比例由17.8%降至0.71%,超大班额比例由6.6%降至0.0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得到了群众公认。”吕玉刚如是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10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从万增至万,增加了万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同时,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3.3万套。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学生在春运期间到机场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资料图片)

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

1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年,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元增至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元增至元。‘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优先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吕玉刚说。

从年起,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实施,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据吕玉刚介绍,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年的70.3%提高至年的86.7%,年农村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分别比年高出近10厘米和8厘米。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由“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上来。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指出,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核心是实现“四个更”。“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明显扩大,群众满意进一步提升。”田祖荫说。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中学的美术课堂。(资料图片)

多策并举抑制“择校热”

长久以来,“择校热”问题深深困扰着家长与学生,“择校热”的升温凸显出家长的群体焦虑。想要综合治理“择校热”的关键,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均衡。

年,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小学在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有益探索。随后的10年间,在北京西城、房山、大兴、通州、丰台的分校广泛传播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与办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众多片内学生的“回流”,极大抑制了“择校热”的持续升温。

“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为例,原来天宁寺周边北京户籍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去择校,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年进入集团后,当年就实现了本地户籍孩子的大量回流入学,达到了6个班。7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每年新招一年级14个班。”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十分感慨,“如今学校办学规模已经从进入集团前的人,发展到了多人。家长们都称赞,他们的孩子实实在在享受了北京小学优质的教育。”

在山东,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据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介绍,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山东建立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教育集团、联盟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实现集团内学校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建共享,让老百姓家门口学校能够越办越好。

一校、一省的积极实践,是我国着力解决办学质量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问题的缩影,学生成长环境正全面改善。10年来,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跨区域考试掐尖、举办“占坑班”、收取“赞助费”等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体量规模巨大,各地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如何在这一国情下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一个巨大挑战。

“过去,为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采取了三类地区分步走的战略。如今,为了推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先推进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再推进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而且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在达标时间上有所区别,坚持长期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从而使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质量水平实现螺旋上升。”尹后庆同时指出,站在义务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肯定会面临更多、更深层次的困难,面向未来,“我们只有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才能不负时代使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