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正式成立
2023/4/29 来源:不详6月29日上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挂牌仪式在北四环校区举行。非遗学院的成立是北京联合大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中迈出的坚实一步,为创新非遗人才培养、实现非遗大众传承传播提供了新模式。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冬,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周郑生,北京工美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节,非遗学院首席专家吕品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北京联合大学校党委书记韩宪洲、校纪委书记杜宝德、副校长张辉以及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大师,相关部委、企业、高校代表,以及校内各院系单位师生、校友代表等余人出席成立大会。大会由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志成主持。
北京联合大学校党委书记韩宪洲在致辞中向莅临成立仪式的各位领导、各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联合大学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韩宪洲表示,年北京联合大学伴随改革开放而生,40多年来,始终坚持扎根京华大地办学,把握发展契机,增强服务北京、服务市民能力,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艺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全体师生积极进取、辛勤耕耘,学院发展得到长足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数字媒体专业全国排名第9,服装设计专业全国排名29,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院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同样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筹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是联大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非遗学院承载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和传播功能,对于北京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学院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群,以现代化、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突破传统非遗传承的零散、单一的限制,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韩宪洲希望,非遗学院要不忘初心,牢记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北京、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非遗人才,在北京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道路上,贡献更大的力量。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对非遗学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默默耕耘、无私贡献的联大师生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始于十余年前,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的指导下,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部署、统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工作全面深入展开,从建立非遗名录制度、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立非遗生态保护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非遗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全社会参与的背景下,北京联合大学专门设立非遗学院,这体现了联合大学文化自觉和独到眼光,既恰逢其时,又任重道远,对于北方乃至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希望联合大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创新驱动,整合好校内校外资源,利用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为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杨志明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国进入新时代,非遗也翻开新的一页,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包括对我们民族文化,特别是核心文化的传承保护升华利用。北京联合大学首开非遗学院先河,中国劳动学会高级人才委员会预计从在三方面与联合大学展开合作。一是寄希望非遗学院深度解读中国非遗、北京非遗奥秘。二是寄希望非遗学院加快培养非遗的高级人才。三是利用数字的技术保护现有的非遗技术传承,把数字经济融入到非遗传承当中。他希望把非遗学院挂牌作为中国非遗发展的新起步,全社会共同为中国非遗,乃至包括北京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为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架起一座非遗的桥梁,为创造中国绿色、低碳、环保、精致、美观的非遗而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取、奋斗。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冬发表讲话。他表示,北京有着余年的建城史和余年的建都史,在丰厚的文化积淀之上,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职责。联大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挂牌也充分体现了联大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希望新挂牌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积极发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决策和部署,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出谋划策,勇挑重担,为北京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周郑生代表中国工艺研究协会对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北京联合大学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需要,立足学校城市型,应用型办学定位,依托北京联合大学在非遗的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单位,行业企业等社会各行资源,筹备成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是件大好事,承担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和传播的功能。他提出,希望非遗学院的成立能全面提升我们对非遗的思想认识水平,通过持续而有效的非遗弘扬与传播,调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讲好非遗中国故事,增强全民文化自信,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播中国国门,实现民族发展振兴,助力非遗中国梦。
北京工美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节代表北京工美集团向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到,北京联合大学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积淀,是北京市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北京的工艺美术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年,北京工美集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探索建立“国家工艺美术创新基地”,联合建立工艺美术材料、技艺国家级实验中心,联合申报工艺美术领域重点项目,联合培养工艺美术行业人才和行业专家,联合申请文化创意基金,联合建立工艺美术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基地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非遗学院的成立,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共同开创北京工艺美术发展的新篇章。
仪式上,北京联合大学纪委书记杜保德宣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挂牌的通知。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冬陈冬和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为非遗学院揭牌。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辉宣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专家委员会并聘任委员的决定》,聘请吕品田、项阳、王馗、孙建君、苑利、李苍彦、张宝秀、张旗、张迁、李节10人为专家委员会专家。韩宪洲为专家颁发聘书。
非遗学院首席专家吕品田进行致辞。他表示,北京的非遗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文化内涵,在北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和传播工作具有特别的意义。联大此时成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能够和北京市政府、非遗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在北京特色的非遗学科建设方面,在切合非遗保护的传承体系建设方面,在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方面,都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国家级非遗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进行致辞。她提出,通过院校教学,可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队伍的质量,使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艺相结合,扎实的美术素养和实操能力相结合,培养出真正了解非遗、热爱非遗的传承人,创造出新颖而丰富的、符合大众需求、引领时代的工艺美术作品。作为传承人,她愿意以饱满的热情配合学院的教学,真正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艺术学院院长张旗介绍了非遗学院的前期工作基础、学院定位和未来发展愿景。他希望融合多方力量,把非遗学院共同建设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探索的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交流传播的窗口。
张旗代表非遗学院分别与东城区非遗中心、西城区非遗中心、怀柔区文化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联合大学在产学研过程中,非常注重将大师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今年,又有一位大师工作室落户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祖明与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董事长常留海为非遗学院“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大师工作室”揭牌。
在大会第二阶段,在场嘉宾欣赏了由北京联合大学箜篌乐团带来的箜篌合奏《夕阳箫鼓》、北京联合大学群声曲艺团带来的岔曲表演《风雨归舟》、非遗传承人谢长青带来的《清式五踩斗拱搭建》三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演出,其后参观了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博物馆《东方艺珍·花丝镶嵌珍品艺术展》和非遗学院“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大师工作室”。
非遗学院立足北京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办学定位,依托北京联合大学在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与优势,整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保护单位、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采用政产学研合作共建的新模式,设立非遗传承、非遗研究、非遗传播三个中心,非遗传习所、社区工作站、中小学非遗课堂三个基地和一个“智慧”非遗传承平台,将在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非遗领域开展传承工作。通过设立非遗传习所、非遗社区工作站、非遗进中小学课堂等举措,落实学校服务北京、服务市民的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