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雪倩执法律武器支援白衣天使澎

2023/5/5 来源:不详

                            

郑雪倩。受访者/供图

记者

徐秋颖

责编

张晶晶

正文共个字,预计阅读需12分钟▼

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的通知”,并公布专家组名单。

这个由60人组成的“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被外界称为“智囊天团”。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名单中,特别吸纳了卫生法学和舆情传播领域的专家。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正是其中之一。

20年前,已经43岁的郑雪倩医院管理改革处处长的公职,创办全国第一家以医疗卫生法律服务为主的专业律师事务所。多年来,她在医疗法律服务领域“深耕细作”,早已是业内翘楚,参与了多部卫生法领域的法律起草工作。

此次,作为全国唯一一位入选专家组的律师代表,郑雪倩在疫情防控期间已经参加过近10次专家组讨论会。

“春节至今,可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围绕国家疫情防控、研判、评估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言献策。”郑雪倩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坦言,直到接到通知参加国家卫健委会议,才得知自己是专家组成员,很有幸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抗疫”建言献策

如果说20年前,医院管理岗位辞职之时尚有迷茫和些许犹豫,如今,她终于可以为后半生的律师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一名律师能进入专家组,参与国家重大疫情的评估、研判和政策建议,是国家行政部门对律师行业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对我个人在医疗卫生法律专业领域工作的认可。”

新身份也意味着新责任。

那段时间,专家组成员工作群里几乎每天都会发布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研判和政策建议,专家的书面建议一般需要24小时内提交,“时间紧迫,需要快速完成建议稿,对专家也是历练和要求。既要了解国家相关法律,又要熟悉医疗卫生专业。”郑雪倩说。

其中,根据“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预案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主题,在疫情防控期间,郑雪倩还帮助国家卫健委组织了一次专家研讨会,“主要围绕我国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为完善传染病重大疫情的预警和监督机制,提出有效建议。”

除此之外,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医院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分别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完善”第三方评估工作。郑雪倩同时担任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并担任第三方评估研究组组长。她介绍:“在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领导的指导下,组成七大专题组,进行国内外法律对比和国内法律梳理,并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个(人)样本调查,医院管理者将近人,各级疾控中心人左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人左右,各级应急指挥部余人。”

仅用1个月时间,研究组就完成约50万字的传染病防治法评估报告和传染病防治法修改稿,并于今年6月上交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并受到好评。

为医疗机构送去“及时雨”

除了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及政策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外,郑雪倩还将抗击非典时期的宝贵经验发挥到了极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北京的医务工作者们整装待发,驰援武汉。郑雪倩一方面要求所内所有律师联系顾问单位,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法律需求,做好顾问单位的法律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医疗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牵头在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应对疫情服务团”的基础上成立“医疗法律服务组”,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如果病人抢口罩怎么办?医生护士可不可以正当防卫?疫情防控期间国家调遣,医务人员应当如何做?医院某科室能否单独接受物资捐赠?医院聘用的司机以存在感染风险为由,拒绝运送新型冠状病毒检验标本,医院怎么处理……”收集来的相关问题涉及诊疗突发状况、捐赠合同、劳动争议等多个方面。

鉴于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郑雪倩迅速召集全所律师力量编写《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法律指南》,就疫情防控中可能遇到疫情上报、医疗机构收治病人、紧急情况救治、防控中的医患沟通等12项常见法律问题进行解读,并于春节前以电子版和小册子医院送去“及时雨”,其中包括疫情较严重的武汉地区医疗机构。

疫情发生中期,又紧急制作面向社会出版《全民防控新冠肺炎法律导读》一书,并购买本,免费发放给全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政府、司法局以及各医疗机构等使用,解答大家在疫情中出现的法律疑问,为全社会抗疫提供良好的法律指引。

不论是当年的抗击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都是疫情感染的高风险区,医院“避之不及”,但作为从事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郑雪倩带领华卫所的律师们利用法律专业知识为“武器”,医院,支援在一线“战斗”的白衣天使。

年,由于郑雪倩在抗击非典期间表现出色,她被授予北京市政法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律师代表。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抗击非典时相比,郑雪倩更能感受到新技术的发展给此次疫情防控带来的深刻改变。“年时,医院可以说是‘重灾区’,网络相关的在线服务也没有现在便捷,大多数问题都需要现场处理,风险很高。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涉及最多的捐赠合同问题、法律咨询、线上会议,都能通过互联网‘云端’解决了。”

但是,很多高风险手术、复杂的医疗纠纷处理等,仍然需要律师到现场履行“律师见证”等法律程序,帮助医患沟通,预防医疗风险,去现场服务的华卫律所的律师们依然面临风险,必须“做好防护,及时现身”。

为医疗法律服务“自立门户”

郑雪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可以说都在和“医疗纠纷”打交道。

年,郑雪医院法律工作室任职,医院合同审核和诉讼案件。从一个对法律感兴趣的“小白”,到通过律考拿下律师资格证,郑雪倩只用了3年时间。医院对此并没有要求,但是郑雪倩对自身的“高要求”从未放松,期间她还参加了自学高考,考取了法律专科文凭。

之后,她又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学习,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现在看来,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当初对法律学习的一腔热情和持之以恒,为郑雪倩之后顺利转型专业律师铺垫了道路。

年恰逢医疗体制改革伊始,医院管理改革处做负责人,负责全院改革工作,医院管理改革处处长。此时,全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医患矛盾也渐渐开始显现。

到年,医患纠纷急剧上升。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吕鹏在《北京青年报》上表示,群众提出市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例数量年为27例,年上升至71例,年比年又增长%。

彼时,医患纠纷矛盾凸显,医疗卫生法律服务人员仍是空白,当然也没有专门的律师事务所、律师来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医院管理学会(现医院协会)会长张自宽希望有人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专门从事卫生法律工作。”郑雪倩说,医院管理以及做过兼职律师的双重身份,使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说实话,当时心里很矛盾,律师工作能将自身医学、法律知识充分利用,而那时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人并不多。”郑雪倩说。

一番考量后,已到中年的郑雪倩还是放弃了处级待遇、稳定的工作,决定选择“另一种活法”,筹借资金“自立门户”——创办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专攻医疗卫生法律工作。

为医务工作者“开班讲小课”

现实是,几乎每起医疗纠纷都非常复杂,发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医院法律顾问之时,代理的案件有时也是社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