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明年
2025/5/11 来源:不详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今日(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十三五”时期,西城区完成文物腾退项目33个,解放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明年,西城区将力争完成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的修缮,推动核心区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等重点文物建筑加快修缮、实现对外开放。明年实现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对外开放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林小牧介绍,“十三五”时期,西城实施文物保护“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读),文物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总投入45.27亿元,完成文物腾退项目33个,腾退居民户,启动修缮工程18项,使得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年,西城区将继续组织文物修缮,力争完成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的修缮。推动核心区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等重点文物建筑加快修缮,实现对外开放,打造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的示范项目。文物活化利用是西城区近年来持续探索的文物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实践路径。今年,西城区新市区泰安里和西单饭店旧址等首批6个活化利用项目签约,发布了杨椒山祠、绍兴会馆等第二批9个活化利用项目。年,文物活化利用将聚焦于项目落地,推动第一批项目的建设、开放和实施,完成第二批项目合作方的遴选和签约,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样板。另外,林小牧还介绍了什刹海地区优化计划。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市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是中轴线西翼最具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和中轴线的交汇区域,区域内文物、文化交融。今年,西城区重点打造了什刹海文化体验线。年,将对文化探访路的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进行持续优化,推动沿线文物腾退开放与人居环境改善,系统保护历史文物资源和水系格局,打造什刹海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让文物建筑“说话”打造博物馆之城“文物建筑可阅读”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向游客讲述文物建筑前世今生的故事。今年,西城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式、保存现状及管理使用等进行了梳理,在处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显著位置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