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新政一出,倒逼学区房上涨官媒管是管
2024/11/28 来源:不详作者:楼市星光
深耕地产江湖,带你读懂全国楼市情报!
距离五一小长假还有5天,各位,准备好去哪玩了吗?
如果还没准备,那我劝你假期还是在家躺5天吧。
别问为啥,问就一个字:贵。
有多贵?
贵到机票经济舱均价元,超过年同期。(注意是均价)
贵到三亚酒店均价元,比年同期大涨80.5%。(注意是均价)
。
不过,对于北京的家长来说,相比于酒店飞机票这点小钱,学区房即将迎来大涨,可能才是他们最应该担心的事。
因为北京学区政策又来搞事情了!
.01
前两天,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同时公布了《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我看了下,东城和西城的意见基本都是围绕“多校划片”,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影响没多大。
来搞事情的,是海淀!海淀的意见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
自年1月1日后,户籍从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迁入海淀区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
啥意思?
就是年1月1日之后,所有其他地方迁入海淀的适龄儿童,不承诺适用“多校划片”。
而是区内协调解决,也就是最坏的结果是:你的娃有可能被调配到很远、很渣的垃圾学校。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倒霉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让娃去海淀上学的家长只有一种选择:提前上车!
从近一年海淀区学区房的情况来看,成交量基本都在套左右,今年3月达到近套,而4月份猛降至套,主要是和北京狠抓经营贷有关。
但是,海淀学区政策一出来,学区房成交量估计又得上来了,在今年年底之前房价不仅不会跌,反而会继续上涨。
甚至,还会有一部分在海淀上不了车的家长,会转移至东城、西城,把这两个区的房价也往上拉一把。
所以,年之后,海淀学区房市场会如何,还得看实际执行力度,尤其是有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原则。
.02
其实,关于学区房的乱象、火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仅仅4月份,官媒就在1周内两次点名学区房。
4月1日,新华社一篇名为《长春“名校环城”:学校批售牌子,房企赚足票子》的报道,就揭露了部分地区“名校环城”的乱象。
文章直指,近年来,各地新建的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但名校未建成,营销营销已先行。
4月6日,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再次发了一篇名为《管不住的学区房》,对学区房进行了点评。
文章指出,学区房是该降温了,至少不该成为投资和炒房的热土。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二手学区房价格出现明显跳升。
而在新华社发声后,全国各地也针对学区房出台新政。
一是通过招生改革的方式,逐渐稀释学区房的价值。
例如上海,60%的招生名额和各区的初中绑定,而不是划定的学区房;长沙,从年起取消名校直升指标;武汉,将市级示范中高中50%的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给各初中......
二是限制学区房的交易,锁定学位。
例如合肥,直接将17个热点学区的学区房纳入限购范围,同时将小学学位和初中学位分别锁定六年和三年;宁波,建立热点学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
这些新政对学区房影响大吗?
大,但远没有想象的大。
像上海、武汉这些招生政策,无非就是让教育资源在分配的时候,向非学区房倾斜了一点。
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学区房虽然不是上牛校的保证书,却是目前形势下的入场券。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选择确实很难,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既要让娃的利益最大化,又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即便仅是概率大点,他们也会砸锅卖铁地前仆后继。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还挺有道理的:家长,买的不是学区房,而是心安。
当然,这也意味着,一天不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学区房的火就永远浇不灭。
正如,半月谈所说的:
教育内卷背景下,学区房政策似乎再怎么调,也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
说到底,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学校入学资格)就这么多,如果一味地在存量盘子里东挪西拽,不谋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应量,那么不论采取什么办法,哪怕强行将教育资源平均化,学区房大概率还会以各种变种形式存在,天价学区房、奇葩学区房还是会层出不穷。
管是管不住的。
部分资料来源:大伟看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