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公共藏书楼昔日老影院今天藏书楼央广
2023/5/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
今年4月试运营至今已接受图书5.8万册
红楼公共藏书楼昔日老影院今天藏书楼
对很多工作生活在北京的读者来说,位于西城区西四的红楼电影院承载着太多关于电影的美好文化记忆。红楼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年11月20日改为红楼影院。这座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一度创造过不菲的业绩:它是北京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影院,更是那个年代最新中外影片首轮放映的最佳影院之一。年,因为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内部构造与设施无法满足公众观影体验要求,影院停止放映。
四年策划改造
当不少老影迷在依依不舍中与老电影院惜别之际,今年红楼电影院传来好消息:在经历了4年的策划改造后,红楼电影院以全新面貌与市民见面——升级为红楼公共藏书楼。在今年世界读书日,红楼公共藏书楼正式开启入藏模式,一个季度过去,今年7月23日,其正式敞开大门,欢迎每一位读者在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说到书店或者阅读复合空间,读者朋友都很熟悉了。那么何为公共藏书楼呢?这恐怕要引入一点历史知识: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的传统,据文献中记载,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始于北魏,在此后的多年中,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多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收藏《四库全书》的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称为“北四阁”,以及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称为“南三阁”。
年,梁启超先生把公共图书馆概念引入中国,私人藏书楼渐成历史。历史流转,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需求。而今天的红楼公共藏书楼,则在“共享”时代之下走出一条新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产业科张元岭科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楼藏书楼的核心理念是众藏、共阅、分享,西城区文化委希冀开辟的这个复合型阅读空间能够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功能于一身。
三大功能区域
8月份北青报记者前往红楼公共藏书楼探访时发现,这里确实别有一番天地:穿越一个近30米的阅读通道后,便进入了主体藏书区。藏书区在空间设计上保留了曾经电影院的空间风貌,约为平方米的空间四周布满了三层高高的书架,过去电影院的座位、台阶如今成为可以入座的阅读区。一层为共享图书区,图书来源为自采,图书可以阅览、借阅和购买。二层为借阅区,图书来源为个人(以作者为主)或机构捐赠或托管图书,可以阅览、借阅。三层为阅览区,图书来源为名家藏书,仅可阅览。据工作人员介绍,东楼及北侧区域是后台研究区,主要入藏知名专家学者的精选藏书和手稿,可以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出版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种入藏方式
藏书楼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入藏图书方式分捐赠、托管和合作三种。
“捐赠是指依照《图书馆法》,由西城图书馆接受捐赠或委托藏书楼保管运行,供读者借阅,捐赠入藏的图书至少会在红楼放置5年,然后视情况永久入藏红楼或调拨其他公共图书馆。
托管则是指图书所有人将藏书存放在藏书楼,所有权还属于委托者,但可以供公众在红楼阅读或借阅,一期以5年为限,5年期满后根据托管者意愿,或延期托管、或永久托管、或转捐赠。”这位负责人强调,这是公共藏书楼的创新所在。
合作是指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为藏书楼提供新书。这部分图书可借阅、可购买。读者可通过借阅、购买方式累积信用积分,享受免押金借阅福利。志愿者也可通过提供志愿服务换取积分的方式取得借阅权利。
手中的图书如何才能入藏?工作人员介绍说,读者朋友想要托管自己的图书,可先通过“红楼公共藏书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