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权能否浇灭学区房热度上海出新政了
2023/5/9 来源:不详来源:每日商业报道
“两会”期间,学区房话题引起热议,教育公平问题愈发受到各界的重视。
近日,上海就出台了高中招考新政。消息一出,就登上热搜,而在年下半年,上海学区房曾因价格上涨引发网友热议。
历来学区房价格不合理的暴涨,不但扰乱了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秩序,也给家长们紧绷的情绪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新政是否真的能切实改善学区房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这仍旧有待考验。
疯狂的学区房
以往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人后,不惜花几百万巨资买下“老破小”学区房,只为了给孩子换来一个进入重点学校的“通行证”。
比如,上海传统有四大名校+八大罗汉的一流高中梯队,让普通学校的初中生望尘莫及。按照这个逻辑来分析,只有考上名初中才有再上名高中的可能,唯一能打破这个惯性思路的就是家长重金购买优质小学和优质初中的学区房,这样才稍稍为孩子又扳回了一局。
这样一来,重点学校学区房必然成了普通学生家长们争抢的对象,学区房价格水涨船高也正常不过。学区房相比普通住房的价格,一般溢价会10-30%。顶级学区房的溢价,甚至超过50%。中考新政的出台,与近年来上海和北京重点学区房价格的飙升不无关系。
据媒体报道,上海某37平米学区房标价万,单价近二十万,直逼两公里外的顶级豪宅汤臣一品。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房价出现明显跳升,学区房价格上涨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
无独有偶,《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北京一桩非常戏剧化的学区房成交过程。房主在去交易房产的过程中遭遇堵车,房价瞬间从万元涨到了万元,最终以万元成交。
上海的举措更猛
此次,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其招生总计划数的50%-65%,直接分配到区、分配到校,这一政策的出台瞬间就让中学生和家长们炸开了锅。这意味着,上海将会把第一梯队的高中招生名额,拿出6成左右分配给各区、各学校。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是在第一梯队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初中生,不论是在上海中心片区(黄浦、徐汇、静安等),还是五大郊区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初中生们都有了晋级重点高中的机会。
新政出台,上海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到区、到校,一改过去学区房一统天下的格局,让远郊区乃至综合实力排名垫底的初中,都能获得固定指标,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这显然是对既有学区房价格高启的一个降温举措。
这一改革政策虽然乍一看是面向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如果与上海近期正在打造的5大郊区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结合来看,更见其深意。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区+到校,对于这些郊区新城,无疑构成了明显利好,他们有机会得以触及过去难以触及的名校,这将提升郊区户籍的含金量。
当然,指标到校,其实不算新鲜,广州、南京多地都已落地。前不久,广州提出,指标到校比例为50%,且年起不再设最低“限制性分数线”。不同的是,上海罕见地将指标提升到6成左右,同时指标到区+到校同步推进,力求兼顾区域公平和校际公平。
北京学区房政策暂未见效
除了上海,教育资源抢夺更加激烈的北京也不乏新政。此前,北京市西城区出台相关政策,宣布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和“六年一学位”。
根据新规,新购房者子女入学,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而一个学区房,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这一政策意味着,在多校划片之下,一个学生将会对应多个学校划分的可能。同样一套学区房,有可能分配到名校,也有可能分配到普通学校,试图以此遏制学区房热度。
然而,一年多过去,北京学区房热度却依然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北京各个区的教育资源存在整体优劣的情况。例如:西城区名校云集,即使多校划片,内部也只是顶级名校与普通名校的差别,光是凭借“多校划片”也不会对其一流学区属性有根本性的改变。
而且,如此一来虽然顶级名校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普通名校则会乘势而上,整体学区房热度依旧不减。同时,北京的多校划片,仍有待持续推进。这一政策,不仅尚未在全市进行推广,就连试点的中心区也尚未全面推广。显然,多校划片想要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打破更多利益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