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别忽略熟悉的陌生人
2022/11/9 来源:不详学习态度不好、习惯不良、方法不对……对于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们通常会找出这些原因。但事实并不都是这样,在学生调皮捣蛋和学业不良背后,可能还有“看不到”的特殊需要。
有些学生并不笨,也不懒,只是由于某种客观生理原因导致潜力难以发挥,如阅读障碍、书写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被一线教师广泛了解,这些学生往往成为老师身边“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对于学习特殊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将更加重要。这不仅能让特殊需要学生全面发展,也能提升普通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我只是一个有特点的小孩”
语数英三科全班倒数第一,听、说、读、写各方面均存在问题,上课经常走神……小学二年级的化化(化名)几乎“全是问题”,令每一个老师头疼。
实际上,化化也一直在努力,别人生字写一遍,他写5遍甚至10遍,可期末考试语文还是不合格。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中心教师王玉玲见到化化时,他已经有些焦虑,老师和家长也束手无策。
王玉玲发现,化化存在书写问题,听写时词语顺序颠倒、同音字混用,汉字只写一半。请他读数学书中的一道应用题,他连读4遍都有错误,但当他最终读对题目时,列式都是正确的。
“化化的问题主要源于阅读,即使认识的字也会抑制不住地读错,增字、缺字、串字、误读……”王玉玲说。
家长和老师经常批评化化不认真,“就像没长眼睛一样”。而王玉玲认为,化化并非不认真,而是存在客观困难。她借助多方资源对化化进行了评量,发现他智力正常,但存在阅读障碍等问题。
化化终于明白:“原来我不笨,我只是一个有特点的小孩。”像化化一样不笨不懒,但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只是他们最初不一定能识别。
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学的数学老师杨燕初遇辰辰(化名)时,数学思维能力不错,但成绩中等,还有很多令老师头疼的毛病。比如,写作业拖拉,上课容易分心,一堂课中有一半以上时间不能跟随教学进度,总是将尺子、笔等学习用具搭建成各种飞机大炮……
杨燕一直认为辰辰淘气,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为他牵扯了自己太多精力感到困扰,直到在北京市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学习特殊需要”教研组了解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她才明白,原来辰辰的“态度和习惯问题”背后还有原因。
老师的“魔法”
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特殊需要”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这些帮助和支持在一些学生和老师看来像“魔法”一样神奇。
北京市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学习特殊需要”教研组专攻这种“魔法”。教研组以学习特殊需要学生为服务对象,学员包括普通学校中小学教师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课程研发者,在广泛学习各领域最新成果的同时,立足教师群体,探究适用于学校情境的评估与干预策略。
“我们将教师培训和对学生的支持两者结合。”王玉玲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学员选择一名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作为个案,深度参与识别、评量、干预、检验,在“做”中“学”。
事实上,每个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干预方案。比如,化化的阅读对语文和数学等各学科都造成较大影响,需要优先